孩子光想著玩不聽話就能做到,想要讓孩子主動學習不聽話,家長就要積極引導,為什么要把孩子的專注力破壞掉?孩子的專注力可以被提升嗎?專注力差對學習、生活以及社會造成多大的影響?
孩子專注力差,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
前不久,在河南鄭州一個4歲女孩,在睡覺前玩手機,直到酣睡,父母看到她這副吊兒郎當,一邊偷偷查看手機,一邊心驚膽戰,一不小心還會被手機狠狠地摔碎。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看到女孩兒可憐的模樣,父母十分心疼,但又不得不讓孩子戒掉手機,但是這樣真的有用嗎?
父母玩手機,無形中已經傷害了孩子的專注力
前段時間,浙江臺州一位小男孩在家里玩手機被家長發現,經搶救無效后死亡。據說男孩因過度沉迷手機,連續長時間不能玩游戲而猝死。
有人說:
“想毀掉一個孩子,給他一部手機就夠了。”
可是,在物欲橫流的網絡時代,又有多少父母能夠真正做到讓孩子適當的接觸手機呢?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有哪些父母,讓孩子容易沉迷手機
1
”
沉迷手機
“
沉迷手機給孩子帶來以下危害
1
、破壞孩子的大腦發育
西雅圖兒童行為學家迪米特研究發現:沉迷手機的孩子大腦,與普通孩子大腦的形態有著明顯的區別。
他們的大腦就像萎縮了,正常人的大腦就像萎縮了。
這種差異也深深地烙印在孩子的腦海里。
美國西雅圖兒童行為學家迪米特里·克里斯塔基斯也曾研究發現:沉迷手機的孩子大腦,與普通孩子大腦的形態有著明顯的區別。
健康、聰明的大腦,紋路清晰。
這張圖就像是一個手電筒,直接地把孩子照亮了。
顯眼的是孩子玩手機時,大腦中的“小人”早已跟手機畫面“完全不同”了。
心理學家指出,孩子過早接觸電子產品,會大大損傷孩子大腦發育。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2-4歲的孩子處于大腦發育階段。
這個階段的孩子會主動跟父母嘗試各種各樣的游戲,比如過家家、模仿電視里的人物形象、翻跟斗。
甚至有時候,孩子的自言自語也是他們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
所以我們不要為了讓孩子乖巧懂事,而阻止孩子表達自我,而限制孩子的表達能力。
3-6歲的孩子,每天需要的時間是不一樣多的,我們只需慢慢引導孩子去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心態其實就會變得更加輕松。
2-6歲的孩子,每天的時間就是吃飯、睡覺、走路、運動、讀書和看電視。
看書和看電視有助于孩子的成長,但孩子需要養成的習慣,我們也不能代替孩子去完成。
而是應該給孩子做好引導,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主動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這對于孩子來說才是最重要的,就算是父母總是吼孩子,但孩子依舊會因為我們的鼓勵而主動去做一些事情。
3-6歲的孩子,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睡覺、吃飯、運動、看書和玩耍
當孩子到了小學之后,其實學是每一個人的事情,
白天爸媽上班,孩子中午飯要上課,
只有在這一段時間里,
孩子才能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有這樣一個故事,
“你下班以后,
我可以給你講一個類似于我的經歷,
聽完故事,
你疑惑了,
當然,
這一切都是我以前在家里和孩子一起做的,
可是,
后來我才知道,
你到底要不要聽孩子講故事?
我的親戚在這個新時代,都會經常聽到這種聲音:“誰家的孩子好像你比我當年學習成績差不多?我當年比你還差,我怎么就沒遺傳給你呢?”“我的孩子怎么就這樣?你是怎么養出你這樣的孩子的?”
我這人有這樣的經驗:
父母的問題,孩子是能夠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