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都不想要她了
昨天,我把這件事放了回去,沒有打翻孩子的東西,因為我覺得它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工具,就放在我的房間里。但是,我并沒有在意,而是自己給他做了一個小實驗。
我給他做了一個實驗,給他10分鐘的時間,之后就告訴他,今天不是發(fā)放任務嗎?然后要求他拿著這張小紙條,來到房間里。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當他拿著小紙條回到房間的時候,爸爸看到了,吃驚地問他:“你怎么拿著它來的呀?”
他非常吃驚地看著爸爸,問道:“這是誰的?”
爸爸說:“是媽媽的。”
然后他又問:“那爸爸媽媽到底是什么樣的呀?”
他非常開心的說到:“媽媽的口紅。”
“對呀!”
爸爸問:“口紅,你的口紅你的臉是什么樣的?”
“媽媽的口紅,我的心呢?”
“爸爸的口紅,我的心呢?”
爸爸輕輕地問。
“爸,我的心呢?”
“爸,我的心呢?”
“爸,你的心呢?”
他摸摸自己的腦袋,問。
“你的心呢?”
“我的心呢?”
“爸爸,媽媽,
你的心呢?”
“因為我害怕,我怕老師說我。”
我知道自己這時候不能笑出來,只是此時此刻,我不能接受。
我需要抱著他,但不能拒絕,因為擁抱會讓他感覺到安全。
“因為媽媽的口紅容易擦傷,希望以后再拿一下你的好,可以嗎?”
“可以,但是我要洗的時候,你也幫我看著,以免影響你干活。”
他繼續(xù)“那你等一下,一會就可以”。
“等你爸回來,幫我端盤子!”
然后我就出去了。
再遇到那種特別靦腆,不敢說的孩子,我都會在他面前贊揚他的長處,而他的短處也是我最欣賞的優(yōu)點。
“哎呀,我的爸爸要帶我去海邊,這是海邊的天空,他的臉真好看,黑得像個棉花糖。”
“那就讓我去試一試。”
他總是在我的身后鼓勵我。
“再試試看”
每次看到那些可愛的孩子,我就覺得他真的很可愛。
沒想到他小小的年紀,竟然能跟我分享他的秘密。
帶他去公園玩,我們看到別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玩具車,就他自己有,那天放學回來,他比我?guī)Я艘粋€玩具車。
他會用很開心的語氣跟我說:“爸爸,今天我們一起玩這個玩具車,下次我們要買一個。”
可是我沒想到的是,他的這個回答卻讓我很意外,他非常開心,很期待。
當時,我覺得這是孩子自己在表達自己的想法。
事實上,很多時候,孩子想買東西,只是不知道怎么開口,所以才會表現(xiàn)出這么大的“倔強”。
其實,這只是孩子的自我意識在作祟。
有些時候,他們的表達能力并不是特別強。
這時,父母如果說的過于刻板的話,反而會讓孩子更加地想要“掙脫”父母的束縛。
只有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們才會更加聽話。
也正因為如此,很多時候,我們的行為,也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
當孩子的想法與我們看法不一致時,不妨試著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他們的需求。
他們想要的不是什么,而是為什么要這樣做。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做“超限效應”
。
指的是: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xiàn)象。
也就是說,過多的嘮叨和說教,對孩子來說是毫無意義的,只會讓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