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么和孩子溝通交流(父母應該如何和孩子溝通)
今天看了一篇關于與孩子溝通的文章,中間特別強調了青春期的孩子該如何聊天交流,我寫寫談談觀后感: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跟孩子說話,聊天,溝通確實要講究方法,要從娃娃起開始找方式方法。從我跟俺家神獸接觸的經歷來說,與孩子相處最舒服的方式方法及交流應該從小學開始做起,這個時期孩子們有自己想法及主意,最容易受外界的影響;孩子的敏感期,有時候大人問一句“今天過得怎么樣?”得到的答案往往是“還行、挺好的”,就再也沒了下文。我家孩子都是這樣回復我的,言簡意賅,但其實他內心里有自己的小九九,就是不跟家長說。
也確實沒有下文,也很難有下文,就像文章中說的,目的性太強了,其實孩子們的回答也是我們家長想要的答案。
我最近發現跟俺家這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說話聊天都出現了障礙,就是我的開場白太目的性了,說教的聊天方式。因為這種的交流溝通,都是些無效的交流,有的甚至會導致家長與孩子的矛盾加劇、激化矛盾、矛盾升級等一系列連鎖反應。正因為如此,我開始了冷靜期,保持彼此的空間,我下班回宿舍,不回家了。準確的說不知道如何辦了?已經到了看到孩子的所作所為都與學習、作業無關,就要說教她發火了,也可能說多,她也聽多了,感覺好像她就是跟你對峙地干,故意的。我選擇了暫時的逃避。
不見她吧,很擔心,見她吧,有來氣。
看后總結的孩子最討厭的聊天方式方法就是帶有目的性的說教還有就是審問式的問答聊天,這樣的結果就是無路可走,聊死了。
要認識到孩子的獨立性,站在孩子角度理解他,以平等的身份尊重他,以理談事說服他;既指出問題又給足面子,既找到不足又善于肯定。
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這也是我強調的,我一向很尊重孩子的想法及支持態度。也有可能過度的尊重孩子的想法及支持她的主意了,是她認為自己的主見是對的,是被認可的,成為一種底氣十足的不買我的帳。
要她做事,讓她完成本職作業,都要跟我談交換條件。可謂人小鬼大,主意也大。過度的尊重孩子了,結果就是談交換條件。這些條件也能接受,無非就是玩或者陪她玩。接受不了的事不分主次,事情不分主次的進行,把玩放第一,學第二甚至第三,就是放最后。
我在孩子的溝通聊天上犯的錯誤懲罰自己,嘗到惡果。說的太多,孩子也聽得太多,說教的道理她知我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使孩子有了反感,說皮了;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愛心了,老是跟人家比;教孩子學技能比如學自行車,不帶輔助輪的,對孩子沒有耐性,再聽到人家孩子都是自己學會的,感覺自家孩子太…更失去耐心教了,從而導致家長與孩子都沒有好心情,不歡而散,這也是孩子為啥不愿意到外邊練習,只愿在家在屋里練習的原因,跟人家比怕了。
改變自己交流方法:傾聽孩子的心聲,在聊天中孩子是主角,家長是配角,演好配角使主角盡情發揮,達到暢所欲言。這才能達到聊天的目的就是了解孩子。
給孩子留足面子,不傷害孩子的自尊,更不能用別人家的孩子打擊自家的,不能使孩子感到家長不喜歡自家孩子了。
繼續保持尊重孩子,但不再謙讓,不能讓孩子感到一直都在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