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與孩子有效的交流溝通(如何學會和孩子溝通技巧)
父母教育孩子要講究方式方法,不能孩子犯了錯第一時間想著如何去指責,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一點點引導孩子的思維,讓他們學會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但如何才能和孩子正確地溝通交流呢?今天推薦大家幾個親子溝通的3個小妙招,讓家長們受益匪淺,很重要!

1、尊重孩子的內心世界
為什么有些孩子不聽家長管教,不聽家長的話?因為家長也曾不聽孩子的話,不尊重孩子的內心想法。
要想贏得孩子的尊重,也要學會尊重孩子,讓孩子做什么一定要讓孩子知道為什么這樣做;要充分信任孩子,并能寬容孩子,允許他犯錯,因為孩子畢竟是孩子,但同樣的錯誤不能犯第二遍,如果一不小心犯了但決不允許犯第三遍,因為事不過三,到那時,他一定覺得沒有尊重你,因為尊重是相互的。
家長只有放下姿態,平等地對待和尊重孩子,才能受到孩子的尊重。也只有平等對待孩子,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
2、不要把壞情緒帶給孩子
著名的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認為:童年的創傷經歷,對人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響。
童年陰影就像往杯子里加了一勺鹽,時間可以把它沖淡,但始終不會變甜。
所以為了孩子,父母有個好情緒非常重要。
我們用平和的情緒,在孩子心里種下一顆愛的種子,相信孩子自己有一天終會萌出新芽,開出一樹溫暖的繁花。
3、凡事不要包辦代替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簡單地說就是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們不要包辦代替。
因此,我們要學會放手, 懂得放手,多給孩子一些機會:要有足夠的耐心,及時鼓勵孩子的一些實踐和嘗試,讓孩子為自己負起責任。
孩子長大的過程也是生活逐漸自理的過程,無論是掌握生活技巧,還是對學習與生活面臨的選擇,都總要獨自去面對一些事情,父母不能因為愛孩子,就舍不得孩子累。
父母和子女的相處,是一門需要永遠學習的功課。或許,與其用溫柔的桎梏給孩子織就一張“網”,不如適當放手,讓他們更好地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