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自我管理的實戰寶典(在孩子面前示弱培養孩子)
記得孩子小時候,從幼兒園回到家里,特別喜歡給姥姥姥爺當老師,拿出兩個小板凳讓姥姥姥爺坐在客廳,自己在小白板前,拿著一把尺子當教鞭,在白板上寫上A,B,C或者一、二、三,人、口、手等在幼兒園學過的字母或者漢字。讓姥姥姥爺認字,小家伙上課有模有樣。有時候,我回到家里,也得按照小家伙的要求當一回學生。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有時候,我會故意讀錯,小家伙就會特別認真地說:爸爸讀錯了,我要教你正確的讀法。然后,我會跟著她一起讀出正確的拼音,她會晃著腦袋說:嗯,爸爸這個學生這次表現不錯,下次要努力啊。家中的氣氛一片祥和。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我發現家長有時候在孩子面前學會示弱,能夠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在學校里,有老師教育,回到家,孩子有時候會跟家長探討學習上的問題,比如:李白是哪個朝代的詩人,大家尊稱他為什么等等,我就故意示弱,在孩子面前說:哎呀,爸爸年齡大了,記不住了,寶貝兒,你知道嗎?她就會驕傲地告訴我:爸爸,李白是唐朝詩人,人稱詩仙。記住了嗎?我就會連連點頭,嗯,記住了,謝謝你這個小老師。這次爸爸記住了。
在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為了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我這里說的自理能力,是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比如時間管理(這是一個單獨的話題,我會在后面的專題中寫出來探討),物品管理,零花錢管理等等,培養孩子盡早形成自我管理的行為習慣,有利于孩子建立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會經常性地向孩子示弱,讓孩子覺得很多問題爸爸也無法立即做出正確的判斷,需要孩子和家長一起參與進來,有時候,還會以孩子的意見為主要參照,這樣,孩子的參與意識就會逐步增強,并且容易建立自我榮譽感,責任感,和家長的沖突就會減少很多。
很可惜,在現實中,我所接觸到的一些家長,或者最近因為網課找我解決問題的家長,大多都會覺得孩子還小,習慣于用自己的思維習慣去為孩子結構件解決問題的模式,孩子很容易形成被動接受的狀態,自己缺少了主見,慢慢的會在家長的威權之下自我封閉,等到了青春叛逆期時,容易和父母爆發沖突,強強對剛,造成家長和孩子很難正常溝通,心平氣和的溝通,幾句話對不上頻道,就容易吵吵。家長朋友,如果您學會了向孩子示弱這個技巧,你會發現,其實孩子身上有巨大的潛能,他需要一個能夠發揮的空間和環境,而家庭,就是孩子最好的空間。您學會了嗎?
好了,今天的話題就寫到此吧。謝謝一直關注我的朋友們,您的關注,是我繼續寫下去的動力,每天用鍵盤敲出我心中的話,希望能夠帶給您一點實用的啟發。在培養孩子的道路上,我們都是同行者。
朋友們,如果您有不同的意見,歡迎討論。咱們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