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愛看書,怎么讓孩子愛看書(孩子不愛看書怎么引導)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有家長問我,父母平時工作忙顧不上孩子,家里條件也一般,無法給孩子太多助力。問有沒有幫助孩子學習的捷徑。
答案是有。那就是讓孩子愛上閱讀,多讀書,讀好書。
閱讀的好處
從功利角度看,閱讀能促進學習能力的發展,從而有利于孩子提高學習成績。
因為閱讀本身就是信息整合,書讀得多了,不僅獲得的知識多了會形成強大的背景知識,而且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對主次信息的篩選能力以及判斷力也會提高,這些都會遷移到對課本的學習中去。
只要你問一問班上輕輕松松就能考高分的學霸,會發現,他們中沒有一個不是在學有余力之外,廣泛又大量地閱讀了課外書籍的。
從非功利角度看,閱讀能提升認知,從而改變一個人的思維。思維的提升又會影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這點成年人都懂得。
如何讓不愛看書的孩子喜歡上閱讀?
很多父母頭疼于孩子不愛看書,不管家長怎么催,孩子都不愿意讀。
家長不妨想想看,孩子為什么不愛讀書。
其實無非是三種原因:
孩子覺得書沒有玩具、動畫片有趣;
翻開書一看,全是字,太難,于是放棄;
家里沒有閱讀環境,孩子對“閱讀”這個動作很陌生。
那么,想讓孩子對書感興趣,就要從以上三方面原因入手,一一攻破。從這三個切入口入手,按部就班地走,孩子會給你驚喜的。
一是興趣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對某一事物感興趣,那么提供與之相關的書籍,孩子自然會因為感興趣而去翻看,從而愛上讀書。
拿我身邊的一個例子來說吧!
跟我姐電話聊天時,聽我姐說小外甥最近迷上了植物大戰僵尸的游戲。于是我寄去了一套相關的漫畫書。過了一段時間,我姐喜滋滋地打來電話說,我那套書買對了,以前都不怎么看書的小外甥,看那些漫畫書居然看得入迷。
這就是興趣的力量。
孩子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興趣愛好,家長可根據關鍵詞搜索相關書籍,然后買來給孩子看。出于“愛屋及烏”的心理,孩子很可能會因此愛上書籍。
再拿我家娃舉個例子。幼兒園中班時她喜歡觀察螞蟻,于是我買來跟螞蟻相關的攝影繪本,她看得津津有味。再后來,我又把一整套的動物昆蟲攝影繪本買回來,她照單全收。看完她又央求我買其它相關書籍。慢慢地,我家昆蟲類的書越來越多,她也漸漸從我讀她才聽的親子共讀狀態,過渡到自己能看、會主動看的閱讀狀態了。
二是能力
有時候孩子不愛閱讀,可能是家長提供的書超出了孩子的能力。
孩子閱讀能力的發展需要一個過程。如果過早給孩子讀太難的書,讓孩子自己來讀,那孩子肯定是不樂意讀的,因為人性本來就是喜歡挑簡單、輕松的事情來做。
孩子閱讀的順序大致為繪本——漫畫——圖文結合的橋梁書——純文字書。
沒有閱讀習慣的孩子,到該上小學時,要從漫畫開始入手,如果家長直接塞給他一本帶拼音的文字書,他會讀得很吃力,也影響閱讀積極性。
如果是年齡再大些,三四年級的孩子,一直沒有閱讀習慣的話,我也建議讓孩子先從漫畫入手。
家長也不要談漫畫書就色變,如今也有不少科普、歷史類的漫畫書,不僅將閱讀難度降低了,孩子也能從中學到知識。
三是環境
其實,如果父母愛閱讀,那孩子肯定也是愛閱讀的。
不愛閱讀的孩子,很大原因是家里沒有閱讀環境。
可以做個比較:
一個家庭背景墻直接裝成了書架,平時吃過飯父母就坐在桌子前閱讀,閱讀成了全家人休閑的一種方式,那孩子肯定自然而然地就拿起書讀了;
另一個家庭,客廳背景墻上掛著電視,對面是茶幾、沙發,全屋除了餐桌再沒有別的桌子。吃過飯父母坐在沙發上玩手機刷視頻,催促孩子去讀書,孩子會樂意嗎?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養成愛讀書的習慣,那么就從自身做起,也開始拿起書來。身教永遠大于言傳,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