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一個好的習慣可以受益終身。如果孩子不講個人衛生,勢必會影響身體健康、自身形象,從而影響別人對他的看法,進而影響人際關系!
案例介紹
童童媽媽最近找到我們,說她兒子童童都上三年級了,洗漱一點也不干凈,很不注重個人衛生,想讓我們給指導一下:
童童是一名三年級的男孩,平時干什么都是大大咧咧的,而且最近一段時間干什么都很心浮氣躁,早上起來洗漱都是應付,總是匆匆忙忙地糊弄幾下。怎么才能讓孩子洗漱干凈呢?如果孩子以后干什么都這么浮躁,可該怎么辦?
小學三年級的孩子洗漱不干凈、不注意個人衛生,這是由于孩子的不良習慣造成的。
在我們的身邊,像重重這樣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的孩子有很多,就連中學、大學的孩子也有。
不良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要想一下子改變它肯定需要付出努力,更需要時間。
所以,如果自己的孩子也是這種情況,家長也不要一味地著急上火,而是要多從孩子的生活細節中找出原因。
壞習慣一旦養成是很難糾正過來的,非一日之功。習慣可以主宰一個人的一生。
因此,從小學階段就要教育好孩子,讓他養成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
方法介紹
如果孩子不重視個人衛生,家長不要急于求成,畢竟好習慣的養成不是那么容易的。
為了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可以采取以下4種辦法:
1、借助社會宣傳來教育孩子
家長應先收集一些社會上關于衛生、健康方面的宣傳資料,抽空與孩子共同學習一下。
借助這些社會宣傳來對孩子進行引導,例如,勤洗手預防禽流感等這些社會宣傳專項資料等。
孩子對這些社會宣傳一般都比較認可,運用這些宣傳教育孩子,一定會有所收獲。
2、進行對比教育
以孩子洗手為例,和孩子做一個衛生對比游戲。為了效果明顯,也可以通過拍攝來進行。
家長先幫助孩子洗干凈一只手,然后讓孩子拿干凈的這只手和另外一只不干凈的手對比。
如果孩子對不干凈的臟手產生厭惡的時候,便會刺激孩子主動地注重個人衛生了。
3、嚴格明確衛生要求
要將具體的要求告訴孩子,例如,刷牙的詳細步驟、飯前便后洗手的規定,等等。
最好鼓勵孩子將這些衛生、健康方面的要求/標準寫下來并張帖,以不斷地提醒孩子。
一旦小學生用心,Ta的學習與執行能力是很強的,在這種環境下自然而然就會注重起衛生來。
4、在執行中講求方法
如果孩子只是在家長的逼迫下才講衛生,那么就很難培養出講究衛生的好習慣。
家長不要過于逼迫孩子,可以利用形象的方法讓他知道為什么要講衛生,給孩子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
對孩子的進步要及時表揚,提高其自信心;同時,發現孩子表現不好也要及時指出。
因此,在找出孩子不愿意注意個人衛生的原因之后,采用合適的方面慢慢培養孩子的衛生習慣,還是完全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