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成天看孩子不順眼(家長教育不好)
孩子行為習慣,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影響極為重要,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的身教為榜樣,家長你做到了多少正向榜樣。?
作為家長,為什么經常看孩子不順眼,想要動手打他?打完又覺得心疼、愧疚,這到底是一種什么心理?
前幾天,去一個朋友家里吃火鍋。一到她家,就開始和她一起準備菜。在我和她洗菜切菜的過程中,孩子自己一個人在玩。因為是開放式廚房,所以能看到孩子的一舉一動。他在玩一個組裝類的玩具,貌似是把應該安裝在腿部的玩具,一直往胳膊上裝。所以怎么裝也裝不上,朋友看不過去了,氣勢洶洶沖到孩子面前,把玩具拿過來說:你裝錯了,看到沒有應該這樣裝。
回到廚房之后,小聲的跟我說:我家這孩子也不知道隨誰了,太笨了,一身的壞毛病。吃飯的時候,孩子一不小心把菜掉到桌子上,朋友又開始說孩子:“你看隔壁家比你還小幾天的小姑娘,聰明伶俐,什么都會。你看看你,毛手毛腳的,啥都干不好。”這番話我聽著都很刺耳,也不知道孩子如何受得了。
回家之后跟朋友聊天,問她平常也是跟孩子這么相處的嗎?她說:是的,我希望他可以把任何事都做到最好。當他無法滿足我的預期時,我就很生氣,忍不住地想要訓斥他,想讓他把一件事做到最好。但一方面,我又希望他可以快樂。
這就是家長,一邊忍不住對孩子暴怒,另一方面又希望他快樂。很矛盾,但又不矛盾。
這種類型的家長,其實很常見。就像有些家長,一邊因為瑣事打罵孩子,一邊又難過得不能自已。到底是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神經質的問題呢?
家長為什么會對孩子不滿?
?對孩子不滿的背后實則是對自己的不滿。
之前有幸聽過一個教育家的講座,在講座上,他針對這個問題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來,家長對孩子不滿的背后實則是對自己的不滿。
這在心理學上,可以稱為心理投射。什么是心理投射呢?就是說一個人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會通過個體的意識和行為反映在外界。如何理解心理投射呢?可以這樣理解,現在在你的面前有一幅畫,一個孩子蹲在地上,一只手,放在臉上。你認為他在干什么?
有些人覺得這個孩子因為做錯事,剛被家長批評過,自己在哭。有些人覺得這孩子蹲在地上玩,看的時間久了,在揉眼睛。誰對誰錯?沒有對錯。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看法,而不同的看法,也代表著他此刻內心的真實想法。
為什么總看孩子不順眼,是因為父母極度不認同自己,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過得一團糟。因為內心的不舒服,所以看什么都礙眼。
會對孩子造成什么樣的傷害?
?沒有安全感。
安全感是一個很玄乎的東西,說它重要,平日里也看不出哪重要。要說不重要,很多孩子因為沒有安全感,變得敏感多疑且自卑。
他們往往無法認同自己,會覺得自己很糟糕,很差勁。因為他們從小就生活在否定中,不被肯定。所以長大之后也會習慣性地認為自己不行,也不肯去信任周圍的人。
?脾氣暴躁,性格極端。
父母暴力的家庭,會讓孩子形成兩個極端。要么是非常的軟弱,要么是非常的暴戾。前者的性格過于“包子”了,被人欺負也不懂得反抗,膽子非常小。后者脾氣非常暴戾,性格也比較極端,擅長用拳頭解決問題。
那這樣的父母就要注意了,小時候打孩子,等他們長大了,被打的就成了自己。
家長該如何做才最好
?別試圖將自己的負面情緒發泄給孩子。
我也是媽媽,有時候看到孩子特別氣人,也會非常生氣。但大家想想,對孩子發脾氣是否能解決問題呢?到底是因為孩子的事而生氣,還是因為自己原本不開心,看到孩子才生氣?
因此,為避免傷害到孩子,也為了不讓自己成為一個壞父母。建議大家在想發脾氣的時候,遠離孩子15分鐘。將自己的情緒宣泄出去,冷靜下來再去教育孩子。也可以深呼吸,讓自己放松下來,再去解決孩子的問題。
?讓發怒變文明。
發怒,不要翻舊賬、不要對孩子進行人身攻擊。犯了什么錯,就說什么問題,如何避免下次再次發生。
綜上所述,父母之所以看孩子不順眼,實則是因自己不開心。因此,希望父母都可以合理管理自己的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