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染上賭博很難戒掉(染上賭博怎么能戒掉)
在這個工資上升速度遠低于物價上升速度的時代,很多人都想賺快錢,讓生活過得好一點。于是,不少披著“發財致富”的妖魔鬼怪應運而生,其中就包括危害極大的網絡賭博。
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緒的波動,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這就是需要父母系統學習了解各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如何幫孩子消除焦慮的情緒,幫孩子做好心理營養,心理建設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在直播課里都有系統講解,想學習的家長聯系我們。
有不少網友透露,自己因為網賭,欠債幾十萬、幾百萬,而自己每個月的工資不到1萬,應該怎么彌補這個坑呢?還有救嗎?
身為成年人,按理說都是理智的,應該懂得控制自己的行為,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陷入無望的深淵中?
01 網絡賭博,你是怎么一步一步上鉤的?
網賭為什么會上癮?這就跟吸毒的原理是一致的。在你還有點擔心、蜻蜓點水試一試的時候,他們會給你一點甜頭,比如你投入1萬塊錢,轉眼就贏了兩三千,這種超高收益會給大腦一個強烈的刺激,讓你短期內分泌大量的多巴胺,產生興奮感。
你看到了這種短期高收益,慢慢就會否定加班加點、勞心勞力工作的價值,就會想:如果好好研究一下,這樣賺的錢,抵得過幾十年上班的工資了。于是心思就離工作越來越遠。
之后,你每一次賭博,可能會輸,也可能會贏,這個是隨機的。比如你前天贏了8萬,昨天輸了15萬,但是今天又贏了10萬,總的算起來,你還是贏了3萬,不虧。正是這種不確定性,讓你對未來產生了美好的期望,你覺得下次一定會贏,可能會賺30萬甚至50萬,輕輕松松就可以買一輛不錯的車了。
終于,你越陷越深,再也爬不起來,輸得走投無路,傾家蕩產。
著名心理學家斯金納,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操作箱實驗。在這個箱子里,老鼠通過按壓扣栓棒,可以得到食物。漸漸地,老鼠吸取了教訓,一感到饑餓,它就會重復自己之前的行為。
當斯金納停止給老鼠提供食物時,它很快就停止按壓。但是,偶爾給它的行為給出反饋,也就是間歇性地提供食物,那老鼠就會一直按下去。因為這種不確定性,讓老鼠心存希望,如果按壓10次沒有得到食物,老鼠會認為按壓20次,30次后可以得到食物。
后來斯金納用鴿子代替老鼠,也得到了同樣的結果。間歇性地對鴿子叼琢鑰匙的行為給予獎勵,那鴿子就會繼續堅持下去,這個重復的次數,可能是幾百上千次。
對別人的行為進行不定期的強化,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不定比率程式。一個不可預測的強化程式,比一個可以預測的強化程式的作用更強,能讓某個行為更加牢固、更加穩定。
網賭的操控者就是利用了人們的這種心理。雖然你大多數時候是輸錢,但是偶爾還是會贏,正是這種不確定性,讓人產生了僥幸心理。賭民們看到了0成本高收益的回報,這個0成本不是說0本金,而是說不需要任何勞動,只需要拿自己本來就有的本金放進去,就可能得到很高的回報。
正是因為人們對超高收益的覬覦,對金山銀山的期盼,對工作的茫然的厭倦,很多投機者拼盡全力抓住這道虛幻的光芒,妄想一步登天,翻轉自己的人生。
賭民們很少意識到,自己就是操作箱里的老鼠和鴿子,一次一次被玩弄于鼓掌之中,而背后的“實驗操控者”,利用了這種認知不對稱,賺取了大量的智商稅。
02 為什么你輸了N次后,也沒有贏一次?
在賭博中,很多人還抱有這樣的心態:風水輪流轉,既然前面都輸了,不可能每次都是我輸吧,下次一定會贏,或者某一次肯定會翻盤,不僅要把以前輸的都補回來,還要大賺一筆,所以我不能放棄。
投資領域有一個詞叫做賭徒謬論,意思是,本來是相互獨立事件,但是你誤以為每次發生的結果,都跟之前有關聯,并且進一步認為,前面沒有發生的事情,下一次發生的概率就應該提高。
這是個概率問題,其實我們在高中數學課上就接觸過。對于相互獨立事件,每一次得到的結果,并不影響下一次的結果,而不獨立事件,才會互相影響。而賭博、孩子的性別,就是相互獨立事件。
舉個例子,一個箱子里面有A~Z共26個球,只有C球里面有1萬元獎金,每一次摸到A~Z球的概率都是相同的,都是1/26。
在第1次的實驗中,抓到A球和抓到C球是互斥的,抓到A就不可能是C。
而且,第1次抓到了A球,并不會提高第2次抓到C球的概率,P(A)和P(C)是相互獨立事件(P指概率)。同理,就算你前1000次都沒有抓到C球,沒有獲得獎金,那么第1001次,很有可能也抓不到C球,抓到它的概率都只是1/26。
相信「風水輪流轉,下次我一定贏」的人,就相當于認為「拿出來的球,不會再放回去」,因此,下一次中獎的概率會提高。
對于賭博和彩票來說,這個概率就要低太多,可能是1/10萬,1/100萬,甚至更低。
那為什么會產生賭徒謬論呢?一個原因是,追求快樂是人的本能,我們潛意識里太想贏錢,想要覆蓋賭博失敗的陰暗記憶,用成功的記憶來代替它;另一個原因是,本來贏的概率還可以,但是你輕易地相信了數學上的大數定律。
大數定律的意思是,在所有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一個隨機事件發生的概率,約等于它理論上發生的概率。
比如拋硬幣,正面向上的概率為1/2,如果實驗的次數達到了十萬甚至百萬次,經過統計,就會發現結果確實很接近1/2。但是如果實驗次數太少,可能就有很大的偏誤,比如是1/3或者2/3。
這就是為什么有些賭博游戲的規則看起來非常簡單,贏錢的概率也挺高,但你仍然每次都輸。因為樣本量太少,現實和理論就會相差太大。
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家底不夠豐厚,在輸過幾次之后,就沒有資本繼續參與后面的「實驗」了。他們根本無力去搏擊之后的幾千上萬次的翻盤賽。
所以,賭迷們輸了很多次,但仍然沒怎么贏,就是因為在無意間模糊性地抬高了獲勝的概率,或者誤把理論等同于現實。
03 怎樣戒掉賭癮?
對于沒有參與賭博,沒有染上賭癮的人來說,最好是不要觸碰,尤其是網絡賭博,離它越遠越好。因為人性本身就有很多弱點,很容易被眼前的利益牽著走,很容易為了獲得及時滿足,而放棄對人生的長遠規劃,結果就是悔不當初。
而對于已經染上賭癮的人來說,早日脫離苦海、回歸現實,才是唯一的解藥。
人生很漫長,每個人對于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敏感度是不一樣的,針對時間的感受能力被心理學家勞倫斯·弗蘭克稱為時間洞察力。
而時間洞察力,又被后來的心理學家具體分為過去、現在和未來時間洞察力。
研究表明,過去消極型(因為失業、離異、患病而導致情緒消極)、現在享樂型(享受當下的快樂)和現在宿命論(一切都是命,努力沒用),都對成癮行為有增強作用,只有未來時間洞察力(一年之計在于春,一生之計在于勤)與成癮行為是負相關。
借此,可以幫助我們戒除成癮行為。
想想曾經有過的開心,調整好心情
很多人沉迷于網賭,是因為一時沖動和好奇,因為近期發生了一些讓他感到情緒低落的事情,比如夫妻感情不和、孩子太難管教、工作不順利、身體不健康等等。
對他們來說,網賭更多的是一種宣泄和找到快樂的方式,可是網賭并沒有這個功效,只會讓人越來越痛苦。
如果讓這類人回想過去的美好經歷,比如童年的自由自在、父母的關愛、高中的充實生活、朋友對你的關心等,重新喚起被愛的感覺,避免因為習得性無助而自暴自棄。
雖然眼前確實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過去的那些成功美好的經歷,會讓人提升信心,勇敢地面對未來,也就是心理學上的勝利者效應。
洞察未來賭博的壞處
看到有不少網友說,雖然自己已經欠了很多錢,但是仍然無法戒賭,一旦有點錢還是想再去翻盤一次,這就是不長記性。
但是,普通用戶根本斗不過后臺的操控者,永遠不要存有僥幸的心理,無論你有多么強烈的必勝的信心,無論你有多少本金,最終的結果肯定是全部打水漂,再背上一屁股債,那個時候你可能會丟了工作,失去了朋友,失去了愛人,連父母都不要你了。你也沒有方法來償還幾十萬的債務。
有網友說,自從染上了賭博,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大好的前途,瞬間變得昏暗下來。
這不是恐嚇,這在未來是很有可能會成為事實。如果你不想自己今后的人生,被賭博毀于一旦,就趁早上岸吧。
洞察戒賭的好處
國際經濟學家Dambisa Moyo曾經說過: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10年前,其次是現在。
對于我們來說,改正自己的缺點也是一樣,任何時候都為時不晚。當你決定改頭換面重新做人的時候,就到了一個新的起點。
只要戒掉了賭博,想辦法還清了債務,就可以重新回歸到正常的生活中去。把時間用在工作、家庭和正常的人際交往中,體會到愛與溫暖,而不是賭博帶來的縹緲的成就感。
04 回歸現實,認識自我
沉迷于賭博,說到底還是精神空虛。
期望通過賭博找回自尊和自信,其實也就是對現實生活感到迷茫和無助,重點解決的問題應該是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問題,而不是依靠虛擬世界里的得失而喜怒無常。
富蘭克林曾說:“世上有三種東西極其堅硬:鋼鐵、鉆石,以及認識自己。”
先要清楚地認識自我,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然后才是其它。
參考資料:
[1]戴維·邁爾斯.心理學[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8.
[2]曹華,楊玲,何園園,蘇紅婷,張建勛,張煬.時間洞察力對成癮行為的影響及其機制[J].心理科學進展,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