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總是做夢夢見孩子出意外
一
Q小伙伴A的媽媽最近非常焦急,一直說孩子的問題讓人不安,希望咨詢能幫幫孩子。她的女兒今年15歲,有一天突然對自己的焦慮感到不知所措。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因為不想上學,孩子在家里大喊大叫,還動手打了她。早上起床孩子就生氣不已,如果吵了她她的話,她就覺得女兒非常地自卑,認為孩子非常沒有上進心。
這個時候,孩子媽媽非常著急,不知道應該怎么辦,只能安慰:“沒事的,家丑不可外揚,讓孩子能夠安心學習就好了。”孩子剛開始還有些話不愿意和媽媽說,但后來媽媽的話讓她覺得可以和媽媽說了,她愿意和媽媽說。
在這位媽媽的敘述中,我發現她其實對孩子一直很重視,但是總是會覺得自己很虧欠孩子,在教育孩子上面總是有一些缺失,所以會把自己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而孩子也會覺得媽媽對自己的愛很缺失,所以才會在生活當中處處看不上媽媽。
但是如果媽媽換一種方式,比如說:“寶貝,如果你把房子的燈關掉,我就會很擔心你的安全?!被蛘哒f:“如果你把我的畫筆放在沙發上面,我會很擔心你的安全。”讓孩子從媽媽的描述當中聽到自己的擔心,媽媽的建議是:“我相信你可以把房間燈關掉,或者把房門關掉?!?/p>
但是如果媽媽沒有情緒管理的話,我又怎么能幫助孩子學會情緒管理呢?如果我們用情緒管理來幫助我們的孩子,這種方式可能會更合適一點。
因為情緒沒有好壞之分,情緒不好的時候我們可以有一些方法來控制它,但是壞情緒不好的時候,這個方法反而會讓它變成更加糟糕的樣子。所以我認為,控制情緒比管理情緒更重要。
那媽媽有沒有情緒管理的方法呢?我也認為有,比如我會讓孩子學游泳,不下水道,也會說:你別下水道了,不可以………………
這個媽媽的情緒可以說是非常不好的,情緒管理不好的話,就會失去平衡,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覺得孩子小時候情緒管理不好的原因。
比如,有的孩子沒有安全感,就會把媽媽當成主要照顧者,會看護他,像媽媽一樣陪在他身邊。
但如果孩子長大了,比如,比如,上了中學以后,比如,大學以后,還有很長一段時間,就會有各種各樣的煩惱,這些煩惱會被消耗掉,就沒有精力去學習,自然而然就會影響成績了。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情緒問題都是關系出了問題,而親子關系是解決問題的基礎。
那么如何解決呢?
其實很簡單,父母以身作則,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機,或者是抱著手機看,更不能刷朋友圈,刷視頻。
我們作為孩子的榜樣,要給孩子做好榜樣,每天晚上下班后,爸媽都要放下手機,陪孩子一起閱讀,聊聊天,一起去散步,去運動,去購物,陪孩子看書,去做他感興趣的事,這些都會讓孩子感覺自己是被重視的,從而會減少他們逆反的心理。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鼓勵還能激發孩子的自信心,比起不聞不問的放養,更有助于孩子的成長。
2. 學會換位思考
很多父母總是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對立面,其實換位思考也是父母應該學會的。父母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不要總是糾結于孩子的錯處,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他為什么會這么做?孩子的目的是什么?這樣做會不會有什么樣的后果?孩子其實也明白了父母的苦心,只是在做出這樣的選擇時,沒有換位思考,也沒有思考過后果,父母是應該幫助孩子考慮的。
3. 給孩子一個選擇
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要考慮孩子的感受,不管是因為什么原因,有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做出正確的反應,不要總是逼著孩子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做。
父母不妨多給孩子一些自己做決定的機會,讓孩子自己去感受生活的不易,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理解父母,并接受父母的建議,才能夠順利度過叛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