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親子關系在于父母(親子關系就是一場修行)
電視劇《小歡喜》曾火爆一時!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劇中喬英子站在海邊,歇斯底里地對著媽媽宋倩喊出那句:“我就是想要逃離你”至今仍歷歷在目。
喬英子,一個懂事、可愛、愛笑的高三學生,不僅學習成績優秀,還興趣廣泛,會玩樂高,熱愛天文,她的目標就是考入南大天文系。
然而,這么一個優秀的女孩卻被媽媽“逼”到了崩潰跳海。
原來媽媽宋倩,為了全身心的照顧英子,不惜從重點高中辭職當輔導老師。她不僅精心照顧著英子的一日三餐,還密切關注著英子的學習情況。
每天給英子熬滋補湯,要求英子吃海參;讓英子在透明的百葉窗前做作業,這樣可以時刻監視著她;就連英子想去南大學天文,她也強行讓她修改成“清華北大”。
媽媽的愛像一把枷鎖,控制著英子,讓她感覺不到一點自由!雖然媽媽和爸爸離婚了,一個人照顧著她,媽媽每天也很疲累,但媽媽的愛讓她窒息!
最終,她不得不走到跳海逃離的邊界!
父母之愛本身并沒有錯,但方法不對,很容易懷著愛的初衷,做著傷害孩子的事。
現實中,很多家庭子女與父母的關系劍拔弩張,多是因為錯誤的教育方式。
前不久,發生在常州街頭的一幕就給每位父母敲響了警鐘!
15歲的女兒攢了4000元,和媽媽商量由媽媽補貼2000元買個蘋果手機,媽媽同意了。誰知,買手機時店家說舊手機可以修,媽媽就反悔了,還想讓女兒把辛苦攢來的4000元上交。
母女情緒激動,媽媽將車停在人群中,想讓周圍人評評理。女兒催促媽媽快點騎走,媽媽執意不走,女兒情緒崩潰,嚎啕大哭著用拳頭捶打媽媽戴頭盔的頭。
視頻在網上發酵,網友看后都在抨擊著女孩的過激且不當行為。同時,媽媽的做法也讓無數網友氣憤,答應孩子的事出爾反爾,一手造成了孩子情緒的決堤!
這樣的現實,令無數父母反思:是什么讓子女與父母間的關系變得如此復雜、痛苦?
教育界有句名言:行為問題的背后,幾乎都是關系問題。
關系就好比一個管道,關系管道通暢了,什么都沒關系了。關系管道不通暢,什么都有關系。
因此,沒有良好的親子關系,一切教育都等于零。關系決定行為,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把親子關系建立好。
那么,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呢?今天良心君就推薦大家讀一讀——曾仕強教授寫給每一位父母的一本重磅新書《中國式親子關系》。
教育孩子,我們每個父母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一些困惑:
如:
為孩子傾盡全力,為何孩子還是不領情?
孩子為什么總與我們對著干?
家庭教育到底要教孩子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