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說家庭教育(曾仕強家庭教育語錄)
我們講到教育大家一方面覺得容易,覺得都懂,另一方面又覺得很難。每一件事情都有彈性,因為人是活的,不是機器,也不完全是數學上的1+1=2。這個對與錯是變動的,不是一定的,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怎么辦?所以我們現在要介紹一種叫作簡單明了而且容易實行的方式,請大家指教也給大家做參考。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第一個,我們一定要了解,因為要生活,所以我們沒有辦法成為專職的父母。實際上我們就算成為專職的父母也不見得就能夠解決問題,我們一定要供應子女生活上的需要,所以我們一定要有正當的收入,而且小孩不斷的成長,他的花費會越來越多。為什么以前的父母可以生好幾個小孩,現在只能生一兩個?就是因為現在每一個小孩的支出比以前要多很多。以前一個小孩他不用花很多的錢就可以順利長大,現在的小孩是從沒有出生開始父母就要給他準備很多的錢。
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父母都要有很多的花費。所以現在是養不起,生不起。但是為了子女,我們還是建議在孩子三四歲的這段時間,母親最好不要到外面去工作,在家里專心的照顧小孩,我們把她叫作專職的母親。這個是很困難的,但是我希望大家去了解,美國大部分中產階級以上的家庭的媽媽幾乎都是專職的。否則他忙不過來,一個小孩要做的事情太多,而他們又沒有上一代的人來照顧,一切都要靠自己,所以不得不暫時把工作辭掉,兩三年以后,等到小孩長得差不多,然后母親再重新去就業。我們沒有這樣的要求大家,只是提供一個比較好的方法給大家做參考。但是我們不一樣,因為我們的長輩多半會住在我們附近,或者跟我們住在一起,他給我們照顧,其實是我們很大的福氣。
可是我們又發現,現在的人要的是擺脫父母關照。很多男男女雙方一談到婚后住哪里的時候,特別是女性同胞,提出來絕對不能跟對方的父母一起住。這是時代的毛病,然后兒子就很為難,好像有了媳婦就不要父母一樣。這是每一家都會碰到的一些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我們也沒有說統一要求怎么樣。我們只是勸告各位,你過小家庭可以,你要么就不要去上班,要把擔子挑起來,好好教養孩子。要么你就是天天與父母住一起,但是你就不能天天看父母不順眼,你就要跟他磨合,多多溝通,一起把小孩教養好,這樣就對了。我經常講,我們中國人的事情再復雜,家庭教育再難,六個字就統統解決了,哪六個字?很簡單,最前面兩個字叫作兩難。中國人的事情一切都是兩難,去上班不對,不去上班也不對,跟公婆住在一起不對,不住在一起也不對。小孩不罵不對,罵也不對,沒有一樣對的。因為我們不是外國人,所以沒有這么簡單。只有外國人說不可以就是不可以,中國人說不可以你就會想到為什么不可以?明明可以。
因為我們的社會環境沒有西方那么單純,很多人為什么喜歡西方?尤其到了美國以后,回來連做夢都在美國,就是因為他腦筋很單純,他怕煩,怕煩的人是不長進的人。我們應該很慶幸,我們生在中國,我們會受很多麻煩,只有它磨煉我們,我們才會成長。這是我們身為中國人最大的福氣,不要忘記,兩難是我們故意設計的。說你這樣不對,那樣不對,你才會動腦筋,你的腦筋才會發達。
第二個是兼顧,兼顧就是不要像賭博一樣,押這個寶、押那個寶,押錯了怎么辦?全盤都輸掉。兼顧是兩邊兼顧,面面俱到,兼顧是很難的。
第三個是合理,我們要兼顧到合理的底部。兩難、兼顧、合理,一切都解決了。所以你慢慢的去想,你的子女所碰到問題其實都是兩難,比如爸爸叫孩子把地掃一掃,他馬上想到我有很多功課要做,我不聽爸爸的話,爸爸會不高興。而且我是家里一分子,只叫我掃地,我就不想做,這不對。但是如果我很聽話的去掃地,而且花很多時間掃得很干凈,結果我的功課做不完,第二天到學校老師又罵我。那我怎么辦?所以他就哭了,孩子哭就是兩難。所以再說一遍,小孩天生就會哭,這是他求生存的一種手段。大人為什么不會哭?因為大人成熟,而且他會動腦筋,會動腦筋的人是不哭的。
腦筋不管用,想不通才會哭。比如父母叫他做的事情,他聽覺得不對,不聽也覺得不對,因為實際上他很想出去玩,可是他又很想跟父母在一起,于是想要把父母拉出去。但是父母又不愿意,孩子對外面他越看越心動,于是兩難。同樣他看到玩具想買,可是又怕挨罵,也是兩難,兩難怎么辦?一般人都是把它分開來。我們今天講得很清楚,凡是分開來處理的都是西方人的想法。
你買不買?這是西方人的問題,為什么要買?為什么不買?買又怎么樣?不買又怎么樣?中國人腦筋是合的。所以有的人聽不懂中國人的話,尤其是現代人,我講一句很感慨的事情,就是現代學問越好的人越聽不懂中國人的話。因為他腦筋呆掉了,他一定要說可以不可以,什么叫可以?什么叫不可以?你到底怎么樣?為什么到底要怎么樣?你一分就是外國人。
中國人是合起來的,你看我們說要,就可以變成不要,我們說不要,就隨時可以要。很多人很煩,聽到中國人就很討厭,那你去做外國人就好了。我們把可以不可以、不可以可以合起來,然后從這當中找一到個合理點,我們把那個合理點就叫作中庸。但是說到中庸很多人又是搞糊涂了,什么叫中庸?中庸就是合理。我們教育子女就是要合理,因為做人做事無非就合理。
我們在中國社會,只要任何事情你得到合理的解決,大家都會滿意。教育的效果也是求合理,要不要聽老師的話?父母如果一開始就站在子女的立場開始罵老師,這樣就形成子女將來不跟老師合作,最后孩子一定是吃虧,他怎么搞得過老師?可是父母一開始就站在老師的立場,子女就覺得奇怪,我不是你生的嗎?老師對我這樣就算了,你也站在老師那邊,你看兩難吧?所以中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講話,先聽再說。小孩剛開始很氣,慢慢講到最后他會覺得其實老師也沒有怎么樣,你看,他自己會解決。你急什么?有些人就是總想把事情趕快解決,最后事情越搞越糟糕。其實中國人告訴我們時間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很多人覺得這句話是推脫,那我問你推脫有什么不好?推脫到最后如果都能解決問題,那不是更愉快嗎?可見我們對于很多觀念都是有偏差,有偏見的。這是個人的問題,不是中國人的問題,任何事情你只要以兩難為出發點,你就會將心比心,你就會覺得這個老師大概不會專門找小孩子麻煩。同樣你會覺得小孩會說老師,也一定有他的道理。所以你就不會選一邊站,你就不會很武斷的說是老師錯或者是小孩錯,這樣就比較兼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