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法草案看法(家庭教育促進法草案二審稿)
2021年,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今年受全國人民關注的家庭教育法(草案)正式提請審議,家庭教育正式納入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規劃和法制化管理軌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作為人生教育的開端,在整個國民教育體系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為了深入了解我國家庭教育的現狀,探討不同教育方式的有效性,幫助年輕父母解決育兒的難題,我們圍繞父母的教育態度,教養方式,教育分工,教育投入,和需求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分別是成長最關注、學業問題、線上教育、親子溝通、親子陪伴、獎懲規則、隔代教育、多孩子教育、最大的難題進行自我學習,希望能通過這份嚴謹的分析,讓在育兒的道路上迷茫的父母,多一些思考和啟發和參考。


民主型的父母更關注孩子的個人發展,權威型的父母希望孩子在學習、性格、德智體美勞等全面成長。

學業問題——父母普遍很關注孩子的學習,期待孩子有好的成績,卻較少教孩子學習方法,想要幫助還提高學習效率和成績,就要幫助他找到合適的方法。
工廠職工在孩子的學習方面能夠提供的幫助最少,政府公務人員稍微好一些關注和孩子探討學業問題。

父母在對8-18歲的孩子提供學業指導、溝通學習問題的頻率也越來越低,在面對14-18歲、處于初高中的學生時候,父母與孩子就學習溝通達到最低谷。
在孩子學業教育中,父母遇到的最主要問題是孩子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問題。


線上教育——
多數父母接受并選擇付費教育,內容和專業程度成為了第一需求,將近6成的父母接受線上教育,而且越是年輕,學歷高的父母,接受線上教育的程度也就越高。
親子溝通——
親子溝通出現矛盾,近6成父母試著去理解孩子,其次是用更加溫和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親子陪伴——超過半數的父母能做到每天和孩子溝通,用語言表達情感,不管是哪個年齡段的家長,可是當孩子遇到問題父母給予的認知是不同的,尤其是35-40之間的家長,對于幫助和解決孩子情緒的問題最感無力。

獎懲規則——不同獎勵方式帶來不同的教育效果。



共同育兒——越是高線城市、高收入家庭、夫妻雙方共同教育孩子的比例就越高。
隔代教育——老人帶孩子最是無奈,大多數只能去溺愛,因為他們選擇性不多。

教育最大難題——教育憑感覺、缺方法、父母教育直接影響親子關系。


父母的自我學習——相信學習能夠改善親自關系,解決育兒難題,并且身體力行。

勤于自我學習的家長,相信自我成長,能夠改善親自關系,解決育兒的難題,認為自己的言行對于孩子的塑造很重要,當他們和孩子的溝通中出現矛盾,會選擇自我學習,轉變觀念,試圖去理解,以自身的行動去引導,帶來更大更正向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