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么年輕為什么總是焦慮(年紀輕輕就焦慮)
已是2020年末,時間轉瞬即逝,不知不覺中已邁入了曾經自己期待萬分的年齡。卻又總覺得沒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隨著年齡的增加,與之俱來的是無盡的焦慮。
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緒的波動,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這就是需要父母系統學習了解各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如何幫孩子消除焦慮的情緒,幫孩子做好心理營養,心理建設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在直播課里都有系統講解,想學習的家長聯系我們。
01
江江是一名復讀生,步入大學后,他又響應國家的號召入伍兩年。等到退伍歸校,他突然發現周圍的同學都比他小,而他曾經的朋友或是已經考上研究生,或是已經就業了。
看著奔波于論文和實驗室的朋友,看著步入職場的同學,江江十分焦慮,總覺得自己沒有跟上同齡人的步伐。
而愈是焦慮,他的生活節奏就愈是被打亂。無法專心學習,無法面對新的同學,無法處理好周圍的人際關系。
看著日益頹廢的自己,江江焦急想改變卻又無能為力。明明最缺少的是時間,而他在浪費的也是時間。
其實江江的焦慮,來自他對自己的否定與對年齡的過分看重。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優秀,總與更優秀的同齡人比較,總是以大眾定義成功的標準去要求自己。
而越是去想,便越是焦慮,當焦慮漸漸在心中蔓延,生活變得一團糟,就更加成為不了想成為的自己。
然而在別人眼中,江江已經算得上成功。
他能因為高考失利而勇敢選擇復讀,熬過一年無盡的黑暗,最終考上心儀的大學;他能因為心中想要報效祖國的念頭,扛過汗與淚的訓練,義無反顧地從軍兩年。
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便無懼別人的目光,便無懼年齡的差別。屬于自己的每一段經歷,都是美的。
人生是自己的,每個人的信仰不同,走的路便不同。所以我們應該做好當下應做的事情,去定義屬于自己的成功。
02
與有著特殊經歷的江江不同,陶陶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女孩。平平淡淡地度過了大學四年,在家鄉找了一份體面的工作。雖說薪水不高,但一個人也能把生活過得有聲有色。
已經到了長輩口中該結婚的年齡,眼看著周圍朋友都邁入了婚姻的殿堂,陶陶漸漸開始對自己的年齡感到焦慮了。
冗雜的工作,逐漸變大的年紀,遲遲沒有遇到合適的人,已經讓陶陶足夠煩惱了。而好不容易有個可以放松的假期,父母卻給陶陶安排了數不勝數的相親宴。
陶陶無奈地說:“我知道他們是為了我好,但是我不甘心呀。”
不甘心自己的另一半是搭伙過日子的人,不甘心因為到了親戚所說該結婚的年齡就要結婚,不甘心自己的人生一定要按照大家認為的路來走。
其實根本沒有所謂的到了哪個年齡就該干哪個年齡的事。就算你六十歲,你也依舊可以像六歲的小朋友一樣坐著旋轉木馬開懷大笑。
同樣,從來都只有該結婚的感情,而沒有該結婚的年齡。
并不是每個人都應該按照約定俗成的路來走,沒有那么多理所當然的事情要做。
人生短暫,希望你可以做你想做,愛你所愛。
03
其實那么多的年齡焦慮,都是自己或是旁人強加給你的。
說的現實一點,只要你足夠優秀,年齡便顯得沒有那么重要。所謂的年齡焦慮,不過是擔心年紀大了,卻一事無成。
每個年齡階段都有每個年齡階段的優勢與特點。
十八歲的你張揚肆意,有著揮霍不盡的青春;二十多歲的你瀟瀟灑灑,不斷地追尋,不斷地試錯;三十多歲的你成熟內斂,優雅自信。
我們不妨換個角度去看年齡,年齡越大,我們經歷的越多,就越有智慧。歲月賦予我們的勇氣,就是要讓我們不斷努力。
所以年齡并不是問題,只要能成功,只要能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勝過平庸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