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英語課 崔亞男
美國著名心理專家
通過對71名英國中小學生的調查發現,有78%的學生在“狀態”不佳時有心肌梗塞的癥狀,即使對壓力和痛苦的反應也較少。心理健康指數低的學生,在這方面表現明顯低于“狀態”好的學生。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心理健康是孩子健康成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僅能強大孩子的心理,還能使孩子快樂,身心都會健康發展。
快樂對于孩子來說,對于家長和孩子都是件好事。
那么,如果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確引導,將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對于孩子來說是多么幸運的一件事呢?
小女孩課間休息嬉戲為同學的剪頭發,小女孩的母親正把她送到教室外邊。等小女孩回到教室,母親只用一招“刮刮刮刮刮刮刮刮”,刮了再送,而小女孩沒有絲毫的不耐煩,嘻嘻哈哈地開開心心上學去了。
事實證明,有時候家長的忽視和隨意的胡鬧,對孩子的成長也是一種傷害。
02
有時候家長的敷衍,其實是一種變相的“教育”。
父母經常性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則”,隨意評價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經常“口頭禪”“總是”“永遠”“永遠”等等,這種話很多家長說,這樣的家長的嘴很甜,卻不愿意聽孩子說。
孩子的“無理取鬧”或許是對家長的一種“試探”,他想引起父母的注意,但是由于他們心理不夠成熟,情緒不能正確地表達,總是用“不聽話”“不乖”這種最省事的方式來表達。
家長該如何應對?
首先要讓孩子“聽話”,父母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 用游戲的方式引導孩子,建立溝通
父母要主動和孩子進行溝通,可以試試游戲的方式,和孩子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戲,不要以暴力的方式進行懲罰,只有與孩子互動,孩子自然就不會出現所謂的“叛逆”行為了。
2. 增加孩子對家庭的關注,為孩子提供情感支撐
孩子需要家庭中每一個成員對他的關心,讓他感覺到父母對他的愛。比如每周空出半個小時陪伴孩子,可以是在餐桌上,讓孩子關注到父母對他的關注,孩子會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自然而然會從內心深處產生對家庭的渴望,對父母的依賴,愿意跟父母說話,愿意聽取父母的意見。
3. 跟孩子協商制定每天的游戲時間
游戲跟學習并不是矛盾沖突,適當的玩游戲可以放松身心,玩的時間多了會更加精神,孩子在玩游戲的時候,能有高度集中注意力,家長可以跟孩子協商每天玩游戲的時間,把玩的時間,合理安排。
04. 父母以身作則
當家長能夠做到放下手機,關掉電視,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孩子也會愿意跟父母交流,減少對游戲的興趣。
每一個孩子出生時都是一張白紙,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同時也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孩子的習慣養成。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一個原則就是父母要學會講規則,講規則,講原則,這樣才能培養出一個自律的孩子,讓他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轉載》:父母在“言傳身教”中的作用非常關鍵
來源: 新父母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