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中國著名的主持人,因為對教育的很多獨到見解也被廣大網友喜歡。
白巖松的兒子白清揚,曾在英國留學,也是非常優秀的。在談到如何教育兒子時,白巖松講到,我并沒有像很多父母那樣給孩子施加很多壓力,報很多輔導班,整天逼孩子學習再學習。我完全尊重孩子的意見,我與孩子的關系更像是朋友,而不是父子。
那么白巖松是如何教育兒子的呢?可能第一條我們很多父母都做不到。
第一:反對假期學習,趕兒子出去玩。
白巖松的兒子初二那年暑假,白巖松開玩笑的對兒子說:“你要是在家學習我就打斷你的腿”。結果孩子瘋玩了十幾天以后竟然主動要求著要學習。
在白巖松看來,與其逼著孩子學習,不如讓他主動想學的時候再學,那樣學習效率也會更高。
但我們普通父母基本都做不到,別說讓孩子玩十幾天了,恐怕幾天不學習不上輔導班,我們的父母就無法忍受了。
在很多父母看來,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一切時間都必須抓緊不能浪費。

第二:你要是考了第一,我就和你斷絕父子關系。
白巖松不關注孩子的成績,反而整天對孩子說:“你要是考了第一,我就和你斷絕父子關系。”
雖然看似一句玩笑話,但我們卻可以看出白巖松對兒子成績的淡定。他說,人生不是競技場,站在第一位置上的人不一定是勝利者,一時的風光賭不來一世的順暢。在漫長的人生馬拉松賽場上,追求更高更好強過追求最好。
我們普通父母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考第一名呢?有的孩子已經很優秀了,但父母還在為孩子不是第一名而焦慮不堪。現實中,能做到對成績如此淡定的父母恐怕很少很少吧。

第三:孩子,我只是你人生的觀眾,而不是編劇。
白巖松說過,自己和孩子更像是朋友,他尊重孩子的所有想法。
他從不告訴孩子“你應該做什么,怎么做?”,而是讓孩子自己領悟、選擇和創造。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有主見的孩子。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選擇。
再看看我們身邊的父母,多少在強迫孩子學這學那。有的孩子不想學鋼琴,一邊學一邊哭,但家長還在逼孩子;有的孩子不想上補習班,但家長必須讓孩子上。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了。很多父母就是希望孩子什么都聽自己的,孩子的人生自己必須為他規劃好,還美其名曰“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
中國父母喜歡主宰孩子的人生,太多太多了!
第四:夫妻倆絕對不在孩子面前吵架。
白巖松說,自己和老婆有個協議,無論兩個人火氣再大,也絕對不會在孩子面前吵架。
他和妻子有了矛盾,都會避開兒子商量解決,偶爾有了火氣正要發作時,扭頭一看兒子就在身邊,于是再大的火氣也會煙消云散。時間久了,不但夫妻感情越來越好,孩子的性格也更加開朗活潑。
這點我們很多普通父母可能也做不到,關鍵是根本不在意孩子是否在身邊,有的夫妻當著孩子的面破口大罵,甚至互相打架的也有。可想而知孩子當時的心理陰影有多大,時間長了,也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的。

第五:尊重兒子的想法,和他做“哥們兒”
白巖松說,自己一直都很尊重孩子,孩子很小的時候和孩子建立的就是一種平等和諧的父子關系,自己不會高高在上,用父親的威嚴去震懾孩子。
只要兒子有想法,并且觀點正確能自圓其說,他都絕對不吝嗇贊美之詞,不以成人的理性去潑冷水。所以兒子把爸爸也當成了“哥們兒”,有什么話也愿意和父親交流。
這點我們很多父母可能也做不到。有些父母只要孩子和自己頂幾句嘴,就認為威懾到了父母的尊嚴,不尊重父母,然后對孩子大發雷霆。
孩子們雖然小,但是也有自己的想法,只有尊重孩子,孩子才愿意和父母交流。
當然,也有人說了,名人的孩子就算不上大學也差不到哪里去,畢竟父母為孩子創造的財富足夠孩子幸福的過一生了。但名人教育孩子的方法我們還是可以借鑒的。
每個孩子都是個獨立的個體,我們中國父母唯一缺乏的可能就是對孩子獨立意識的尊重。
說白了,尊重孩子,和孩子做朋友才是最好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