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孩子不聽話我打開電視,你不讓他看電視,他就偷偷看,你讓他睡覺,他偏不睡,也是常有的事,無論你怎么說,他都聽不進去的。在電視里看到他晚上睡覺,就喊著要睡覺,我就勸他不要在客廳看電視,而且也是跟我吵架。他就直接去自己房間,看到爸媽在客廳,也行。看到他在吃零食,也是零食,很快就不吃了。
后來,我仔細回想了一下,發覺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的不聽話,并不是不能打,那是他想表達自己的訴求,是想引起注意,還是因為自己的需求被忽略了。只要他的需求得到了滿足,心情就會好多了。孩子會開口說我想要玩具,我說想買玩具,但是媽媽在立刻馬上就買給他,這個時候他就會主動說我想要玩具。那我就會滿足他,這時他也會有一個好的動機,來表達自己想要的東西。
如果孩子只是簡單的想要玩具,我們可以跟他說,你先用你的零食玩具跟媽媽說你想要什么,這個時候孩子會開口跟你說,那你就滿足他。然后孩子,你也要告訴他,以后不能滿足他的要求,哭鬧就再去買,沒禮貌,就直接說不買,滿足要求。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這個時候再下一次,孩子就會對這個玩具產生強烈的需求,而這個時候,孩子如果哭鬧家長就妥協,那么以后就不會再去買。
因此,家長不要給孩子養成不良行為習慣,一旦養成這個壞習慣,以后孩子的人生道路就會受阻。
比如孩子想要某個玩具,如果家長沒有同意,就去搶玩具。這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破壞性的行為,而當家長發現孩子存在的一些問題,發現時就要采取措施,進行教育,讓孩子知道,這種不良行為是不被允許的,但家長可以提出來,這種行為不可以,可以讓孩子學會如何去承擔。
比如孩子不小心滑了,因為孩子自身安全感不夠,想要玩耍和探索的心愿沒有得到滿足,很容易出現“破壞性行為”,家長不要因為擔心孩子受傷,就馬上制止他。
再比如,孩子喜歡看電視,家長擔心電視畫面傷眼睛,不讓孩子看,但還是忍不住“叮囑”:
你看多久就看多久,不要看沒完沒了,對眼睛不好!
如果孩子完全無視規則,家長可以試著去引導孩子去遵守規則,或者給孩子提供選擇的機會,比如,給孩子選擇的同時也能夠得到你的關注,讓孩子去發現更加有趣的事情。
比如,孩子不聽話,你不是直接告訴孩子不準看電視,而是通過另一種更有趣的方式,比如,陪孩子玩積木,搭積木,或者是讓孩子幫忙收拾東西,當孩子體驗到了這種讓他做事的樂趣之后,慢慢的也就不再那么抗拒了。
03、給孩子更多的選擇
如果父母直接命令孩子做什么,孩子就會本能地排斥,并且會覺得你不讓他做什么,他就不會對你說不,他就不想跟你說話。
因為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所以才會更愿意聽話。
但是,如果你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強迫孩子按照你的意愿去做,孩子就會很抵觸,很可能會出現逆反心理,也就是所謂的“我不”。
因為你不想讓孩子和自己的想法背道而馳,所以你說話的時候,孩子偏偏不聽。
想聽聽孩子怎么說,我們可以試著用一種更好的方法。
我和女兒一起看了這個視頻,我們倆是討論誰是對的,誰錯了誰倒霉。
孩子表示:“我好像是個笨蛋,學不會,我好像不適合學習。”
媽媽接著說:“哦,你是不是覺得自己很笨,不適合學習。”
孩子繼續說:“是的,我不想學,不想去學校。”
媽媽一想,說:“是啊,確實。那你覺得你哪一點比同學差得多呢?”
“差得多。”
“那我再多背5分鐘吧。”
孩子突然又恢復了以往的平和,聲音不那么尖銳,點到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