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歲兒童的腦重已達成人腦重的90%,而體重只達成人體重的1/3。
執筆:歐陽比文
“我家孩子坐不住,不知道入學后能不能安靜地上課呢!”
“我兒子可貪玩了,現在教他啥都不學,上學跟不上怎么辦那?”

從幼兒園到學齡前,家長操心的事情都圍著“學習”打轉,卻常常忽略了孩子的身心發育規律。6歲是孩子的一個關鍵轉折點,在一生中都具有重要意義。

入學是6齡童的轉折點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指出,孩子的很多問題都是大人造成的,其中很多與孩子6歲以前的家庭心理撫養有關。

6歲的兒童已經進入了學齡期,即將開始一生中最為重要的時期,開啟小學生活。在智力和身體發育上,此時的孩子已經日趨成熟,但在心理和感官上的變化,常為大人所忽略。
那么6歲的娃都具備哪些特征呢?父母又該如何因勢利導,幫助孩子順利升入小學呢?

6歲娃的“智商”,你家娃達到了嗎?
1)思維上,具備了歸類能力
比如家長問三四歲的娃,小狗長什么樣子?他一般都是憑借著“一面之緣”來描述,“狗很壯,全身都是白色的”,這其實只是他見到的一只狗而已。
而6歲的孩子則不同,他會進行概況,如說“狗全身是毛,會汪汪叫,喜歡吃肉骨頭”。

這說明孩子的思維,已經由個體到整體,從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進行發展,能認識到事物內外的聯系,這就為日后的人際交往和語言學習打下了基礎。
建議:在生活中,家長可以通過繪本,或在超市、旅途中見到的一個場景,讓孩子來進行描述,鍛煉記憶力和思維拓展、概括能力。
而在語言的學習上,其實也很考察孩子的這一項。漢字中本身就有很多形近字,如“丹和舟”“請、清、晴、睛”等,它對孩子的觀察能力提出要求,要將它們分辨清楚。

父母可以從象形文字的涵義講起,讓孩子愛上學習漢字,并培養觀察能力,以免將來混淆。
2)語言上,感情色彩更鮮明
研究發現,6歲兒童大概能掌握3500個詞匯,量詞、副詞使用更加精準和多樣化。
正是由于這個特點,孩子講述事情的能力會顯著提高,內容豐富,語言連貫,還具備大人所稀缺的想象力。

而進入小學高年級后,許多孩子不會做應用題,首先是文字上的障礙,讀不懂題,其次才是數學思維上的欠缺。
建議:清楚的發音很重要,如果寶寶發音不準,那么在學習讀寫過程中會比較困難。在平時的生活中,父母就要盡量教會孩子區分平卷舌音,并增強對文字的理解。
家長可以準備3~6張圖片,引導寶寶按照故事情節進行編排并講述,只要有理有據,語言清晰,就值得鼓勵,而在入學前兒童也應該掌握一些簡單的書面語言,并認識一些常見字。

3)數感上,20以內“如數家珍”
數感的培養,并不僅僅是從1數到100 ,而是圍繞數字、空間、時間等為一體的系統感知。
小寶寶只是單純地數數,卻未必明白其中的涵義,到了6歲時,卻應知曉20以內數的概念,能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1~10的排序。
在時空方面,不要求孩子能準確辨認時鐘,能掌握的是對“今天”“明天”“大后天”的概念,空間上以“自我”為軸心,能辨別自己的左右方向。

? 入學前孩子的數感如何?父母可參照如下標準:
a.認識數字,并知曉數字和量的對應關系,了解多少、大小;b.大體理解整體和部分的關系,知道簡單的“拆分”。

建議:在數感培養上,父母完全可以借助撲克牌來進行啟蒙,如認花色、比大小、進行簡單的數學運算等等,還拉近了親子關系。
在空間上,0~6歲的孩子處于“空間敏感期”,會表現出一系列的探索,如摳洞、躲貓貓、用被子搭帳篷等。
面對這些“怪異”的行為,家長不要強力阻止,而是在安全的范圍內,保證孩子的活動空間,去幫助其建立對東南西北、深淺的理解和感受。

孩子到了入學年齡,非智力因素不能忽視
1)社會性發展,是否具備了交友的能力
進入到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玩耍會更加具有“設計感”,如借助輪滑、道具等來進行游戲,并增加了語言類游戲,如猜謎語等。
孩子更加注重交友質量,但也時常會發生“友盡”的情況,在游戲中發生爭執,不能很好地處理人際關系。

在幼兒園,小朋友們習慣了“告狀”,出現問題多由老師來解決。進入小學后老師的主要職責是教學,可不是“判官司”,這就要求兒童學會和同伴交往。
建議:在這方面,家長一是要加強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能訴諸于口的事情,不要動用“武力”,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另一方面,在入學前就可多創造機會,給孩子搭建一個“社交平臺”,比如組織聚會,帶娃參加活動等,讓孩子學會正確的分享,懂得基本社交禮儀,才會更受歡迎。

2)生活自理上,能否“服務自己”?
進入小學后,許多以前要靠著幼師來幫忙的事情,都要自力更生了。
? 家長要參考一下這些標準:
a.過馬路會看紅綠燈;b.認識男女廁所標志;c.獨立購物;d.能在家庭以及學校中做一些利索能力的事情。

建議:從小培養孩子的自我服務能力,增加生活技能,不嬌生慣養。入學后能整理好小書包,掌握削鉛筆、打掃衛生等基礎技能。
我們不主張超前教育,但在握筆姿勢、坐姿等掌握上,家長要多多引導和鼓勵,只有這樣,孩子入學后才不會慌,更好地適應新的環境。
此外,要幫助孩子建立合理的作息時間,生活規律,寫作業遇到困難給予提示,但不包辦代替,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幼升小”只是起步階段,基礎教育很關鍵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小學六年決定了孩子的一生,基礎教育,不僅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還關乎學習習慣以及良好的性格養成。
小學六年,重點各不同,幼升小才剛起步。1~3年級的孩子,需要打好教育基礎,謹防“二年級現象”,之前的老本都吃光了,如何順利過渡?

4~6年級的孩子,身高猛長,在生理、心理上都經受著考驗,還面臨人生第一個關口“小升初”,要如何積極備戰?
糖果媽媽向您推薦這本《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作者于敏,有著20多年的一線工作經驗,不僅教學經驗豐富,而且熟知兒童心理和性格變化。

書中所選的案例,都是貼近學生,并有實操性解決辦法的。目前為全網爆款,糖果媽媽也為操心孩子成長的您爭取到了優惠價格。
不到30元一本書,卻可以反復翻開六年,平時領孩子吃頓大餐,都要幾十元、上百元,給孩子教育上的投資,真的不肉疼!
這本書無論是自留還是送人,都十分高大上了,感興趣的親點擊鏈接即可擁有。助力孩子基礎教育,未來必還給您一個優秀的娃!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松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