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習動力的來源和特征是不同的。作為家長,我們該如何有效的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呢?
有的家長習慣用寫完作業獎勵玩游戲、考了高分獎勵玩具、考上高中獎勵手機等方法去讓孩子主動學習。這些好處是激發了孩子的學習動力,但是這個策略都是外部動力。沒有以內部動力為基礎的時候,沒有和內部動力相配合的時候,單純的外部動力就不會起到真正的積極的作用。因為這些外部的動力并沒有讓孩子真正的把注意力聚焦在學習本身上,而是聚焦在了學習以外的東西上。他得到了,他開心,他得不到就沮喪,要萬一總是得不到,那就失去信心了。即使他得到了,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獲得的東西越來越多,越來越好越來越貴,那么這種刺激的效果必然會大打折扣。所以我們必須了解孩子學習的內部動力,當我們能夠把內部動力調動出來的時候,就是我們激發出孩子真正的學習動力的時候。
孩子的內部動力,其實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心理需求。具體有哪些心理需求呢?首先最重要的一份心理需求叫做自主感。每一個人都有一種天性,就是希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自主決定自己做事的方式,當孩子可以自己做決定的時候,他就會有一種自我認同的感覺。就能夠提升他自我的價值感,他的潛能也會發揮出來。
第1件事就是去創造這種我可以,我能為自己學習做主的感覺。
我們作為家長在孩子學習這個事上不能干預過多。有些家長更是恨不得連孩子每分每秒都會安排的清清楚楚,這樣極大的扼殺了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孩子自主獲得根本原因在于父母對孩子是不是信任,是不是尊重?如果家長在你最底層的思維就是不信任孩子,不能夠自己學的好,就不用去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想法。那么任憑你再怎么努力,你都無法激勵出孩子的學習自主的。
第2種重要的內在需求就是完成了任務本身的那種愉悅感。比如說你跟孩子說趕緊寫作業,寫完之后媽媽獎勵你喝飲料。9點之前寫完作業讓你玩半小時游戲,其實呢,你是正在破壞孩子去體會完成任務的那種愉悅感。我們大腦很神奇,它會分泌出一種神經遞質叫做多巴胺,當孩子完成一項任務,學會一種新知識的時候,他的大腦當中就會分泌這種多巴胺。這其實呢,本身就是一種極其有效的自我獎勵機制,而且我們的大腦會對這種獎賞機制上癮。我們可以讓孩子學會列清單,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列在清單上。當他在每一條清單列表的前面,把今天要做的事情一個一個勾掉的時候,那種身體里面與生俱來的完成任務的愉悅感,就會促使孩子極大的認可他自己。
第三種在需求是突破極限之后的爽感。當我們始終重復的在做能力范圍之內的事情。沒有進行突破的時候,用不了多長時間,我們就會感到厭煩,失去動力,學習更是這樣。
我們要學會幫助孩子合理的定下自己的目標,合理的目標對我們發揮潛能來講是非常重要的。那我們到底應該怎么教會孩子給自己定目標呢?一共有五個標準:
1、目標一定要具體。比如說我的目標學語文。就不如我要背一篇課文。不背英語就不如我要背單詞,要具體越具體越好。
2、目標要能用數字表達清楚。要能夠用數字表達清楚,比如說我的目標是背單詞就不如我的目標是背10個單詞。
3、可實現的目標。這個最重要,從原先的令人望而卻步的大目標,拆分成了一個一個的每個都是一努力就能實現的小目標。每個目標都是拼一拼就能夠實現,這樣既能保證難度層層遞進,又不至于完成不了。
4、你定的目標得有別人的支持。這聽起來比較難以理解是吧?就是其實很簡單,就是你定的目標會不會和別人的目標,或者其他的目標相互沖突。你定了一件事兒,但是呢,同樣的時間你還要做其他的事,這個時候你的目標也會受到影響。
5、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點,就是所有的目標都要有時間的限制。必須清晰的定出來這個目標完成的截止時間是什么時候?具體到某一天,當然有的目標要具體到某個小時某分鐘。如果你幫助孩子學會了制定目標的策略,那么孩子必將在一次次完成目標的突破中,實現自己的學習動力大爆發。
綜上所述,我們知道了激發孩子學習內在動力的三個基本策略,分別是激發孩子的自主。激發孩子完成任務之后的愉悅感。以及激發孩子突破目標之后的爽感。還學習了如何有效的制定目標,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