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從管理時間做起,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圖片來源網絡
三個最重要的時間點:早起床 晚放學 晚睡前
家長先買一個兒童鬧鐘,教小齡寶寶認識時間。
〖早起床〗
家長最少提前10分鐘叫醒寶寶。先這樣:“太陽公公來房間了,叫寶貝起床啦!”同時伴有歡快的音樂,這樣寶寶早起的心情才會愉快和放松。然后,提醒寶寶幾點吃早飯,幾點讀詩,幾點爸爸媽媽送去幼兒園——這幾個時間點都要定好鬧鐘。鬧鈴響了,指著鬧鐘讓寶寶看,比如,“你看,現在是7:10,讀古詩吧。”“你看,現在7:30了,是吃早飯的時間。”“你看,8:00到了,我們該上幼兒園了!”……
不用一周,寶寶就會理解“早起床”的時間概念。鬧鐘一響,他已經做好讀詩、吃早飯、上幼兒園的心理準備了。
〖晚放學〗
寫作業、閱讀、吃晚飯、看電視等,分別安排在什么時間點,以及需要的時長,家長都要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好。
立法者永遠比守法者更守法。孩子上小學了,最好讓他自己來制定時間表。
這是我女兒剛上一年級時,自已制定的一份簡易時間表:
4:30——5:00彈鋼琴,吃過晚飯后,開始寫作業;之后,下樓散步或者練習舞蹈基本功,半小時左右;7:30看書,然后和爸爸媽媽聊天;8:30左右洗漱;9:00前后上床睡覺。
圖片來源網絡
插一個內容:周末寫作業和閱讀的時長,以及看電視玩手機的時長,都讓孩子自己安排。當然,這些都需要家長“堅持執行”才可以。
〖晚睡前〗
比如,一個2歲的寶寶,父母給他按照順序,列好睡前清單:喝牛奶吃點心、洗澡、換睡衣、洗臉刷牙、睡前講故事、擁抱互道晚安,準備第二天穿的衣服——這是一份“睡前習慣養成清單”。
圖片來源網絡
當寶寶照清單里列的內容,逐一去做時,爸爸媽媽要及時表揚他(如果父母能把這些拍成照片,并把照片沖印出來,貼在“習慣養成清單”上,那更好)。寶寶如果忘記下一步該做什么了,家長可以這樣,做做提醒:表里的下一項內容是什么呢?當遇到不太順暢的情況時,比如,孩子有的時候不按照清單的規定去做。家長可以說:“還記得我們有個約定嗎?”“約定好的事情,就要去做。每個人都要說話算數哦。”
因為有“習慣養成清單”,寶寶逐漸養成了好習慣——他各方面的的狀態和能力,都會變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