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小學成績還不錯。但進入到初中之后,學習成績開始下滑,甚至一落千丈。這時候父母開始焦慮、開始責備、開始嚴厲管教,但收效甚微,甚至還引起了孩子的不滿、叛逆。這時該怎么辦?
過往接觸過許多這類學生和家庭,但發現在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上,父母使用錯了方法,孩子也使用錯了方法,進入到一個惡性循環中。
父母使用錯了的方法包括:
① 比較。不斷和這個孩子說,他過去如何優秀,為什么現在學習成績不行?也或者不斷比較,鄰居家的孩子如何優秀,以此來刺激孩子,不夠努力、不夠上進。
② 管控。父母開始嚴格管控手機、管控放學時間、管控孩子的社交圈,以此希望通過嚴格、控制,來規范孩子的學習成績。
但以上兩種方法,都最終沒有換回“孩子的好成績”。而即便有的孩子成績有一些提高,卻也積壓了對父母的憤怒和不理睬。久而久之,親子關系日益緊張,也不懂得感恩父母的付出。
問題出在哪里呢?
其實問題核心在于,孩子的學習動力,不是靠“逼”出來的,而是靠“吸引”出來的。
根據心理學家提出的動力公式,我們一個人對某件事情,是否愿意投入去完成,和我們的個人意愿、期待后期、渴望度有關。
因此,提高孩子是學習成績,首先需要孩子自己有意愿、自己想要投入,同時知道投入之后短期可以看到效果,而不是無指望的拖延。
根據這個原理,分享兩個實操,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① 從細節入手,將效果可視化。
學生A,剛接觸他的時候初二,在校成績非常糟糕,英語特別差。后來我觀察了這個孩子的學習習慣,發現他常年都是學校的“差生”,所以很難在學習方面有成就感。
同時因為他成績不好,父母對他的責備、老師對他的排擠,從而讓他心生厭倦、抵制學習。他甚至覺得,學知識是沒有用的。
后來我沒有給他樹立很大的學習目標,因為太空了、很難實現,無法激發他的行動力。相反,我把英語單詞,列為輔導他期間,他需要唯一去完成的目標:一周內記住500個單詞。
記得過程中,我不讓他背單詞書。而是用單詞卡,一張張摞起來!因此他背的每一個單詞,都能摸到、看到、數到。最終他第一周,完成了這個單詞目標!
他很驚訝,過程里也叫慘,覺得根本做不到。但我只是鼓勵他:你就去做,不要想是否能做到。后來他真的做到了!
他父母也很驚訝,畢竟常年的差生、常年沒有完成過學習目標的孩子,居然這次順利完成了!
這就是新的經驗,這就是轉機的開始。而這個轉機,是從細節入手的小目標,同時也是可視化的成果,而不是空談。
② 強化新經驗,閉口不談過往的失敗經驗。
我們總覺得要“以史為鑒”。失敗是成功之母。但事實是,許多情況下,重復嘮叨過往的失敗,只會讓這個孩子,陷入到更多的失敗中。
用剛才的案例為例,我告訴父母,他有了一周內記500個單詞的新經驗之后,就不要再提他過往如何失敗的。
相反,每一次都強化他這次是如何成功的,然后用這次成功的經驗,鼓勵他去面對困難、去相信自己、去沖破枷鎖。
后來的三個月里,這個孩子進步的依舊很難。很多次都覺得自己不行。
但我告訴他:想想你一周內背500個單詞的事,你最初相信自己能做到嗎?你那次可以做到,這次也可以。我相信你。
我也鼓勵他的家長,在不知道是否能行的時候,相信他。我們的相信,就是動力!
后來他參加了英語考試,總分從最初的670分到815分!進步了145分!
再后來,這個孩子在學校里,但凡考試都能拿到好的成績。不再需要父母催、不再需要我對他的鼓勵。因為他從學習這件事里,找到了動力,找到了意義。
過程里也有不舒服的時候,像第一次他一周內背500個單詞那樣。但很多時候,我們是首先在不舒服的時候,堅持去做,自然會有舒服的時候。
這個孩子,現在在美國盛頓州就讀大學本科。
想想,八年前的他,是許多人眼里“不學無術”的學生。過程里的轉機,其實就是從細節開始的,從第一個小目標開始的,從第一次找到動力開始的。
初中階段,青少年受荷爾蒙影響,很容易情緒起伏。這個時候我們始終要記得,提高成績,一定是這個孩子首先要愿意、要想要!而不是我們想要。當我們想要,超過孩子想要的時候,這場戰從最開始,就輸了。
因此我們要做的是想辦法,讓孩子想要!讓孩子找到成就感!
同時,也不要輕看一個孩子、不要低估任何差生的價值!我們的信,也是成就他們的動力。
“忘記背后、努力向前、往標桿直跑!”
各位加油!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