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媽發語音說,你舅舅家小孩學習成績下降了,天天就知道玩手機,讓我勸勸。
我說,我勸可以勸,但基本上不起作用。如果我說一句話,好好上學,不要玩手機,將來考一個好大學,如果有用,那我成上帝耶穌了,我就成為救世主了。
以后我就辦個點石成金培訓班,誰孩子成績不好。我勸一下,說一下,孩子成績立馬提升,孩子就立馬改變了,玩手機也不玩了,也能下床走路了,活蹦亂跳了。
其實我一直是“幫忙”的,回村里,無論是親戚還是鄰居,總是讓我勸一勸孩子,希望我能勸導一下,讓孩子好好學習,考上大學。
我也每次總是幫倒忙,我就說,學習不好,早點談戀愛,早點娶個媳婦。學習好的呢,那就晚點談戀愛,也早點娶媳婦,生娃。然后大家轟然一笑,話題就過了。
我媽總是說我不正經,但是依然也為我接活,勸孩子好好學習的活。
到底有沒有用,靠別人勸到底有沒有用?
我內心知道,我說話幾乎不起作用,我說早點談戀愛他就談了嗎,為什么我說談戀愛大家就哈哈一笑,他們內心就知道,我說的是屁話。
人可笑就是可笑在這個地方,不相信我說早點談戀愛,卻相信我說好好學習。
《遙遠的救世主》描述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我覺得我是贊同的,我對強勢文化沒有感覺,因為我不是屬于強勢文化,我也不是強者。
弱勢文化倒是可以說一點,弱勢文化簡單來說,就是期望救世主文化。就是靠別人,靠貴人靠機遇,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
也沒有辦法,種地都是靠天吃飯,老天爺賞飯吃,賞個風調雨順,全村開心,賞個狂風暴雨,那就是唉聲怨道。
我小時候也期望救世主。
我期望別人能不能給我一塊肉吃,我期望著別人能不能幫助我們村富裕起來,我期望有錢人那么有錢,能不能給我一點錢。
以至于后來,我一直都有一個夢想,想幫助村里人富裕起來,因為我也曾經期望過,有一個神人幫助村里人富裕了,走上了小康生活。
農村年輕的一些女孩,出去奮斗,發現沒有啥救世主,世界觀崩塌了,最后還是靠自己,掙不到錢,又想著不那么累,就親自下海經商,做小姐了。
我期待著救世主。
我爸又告訴我,不要期待著救世主。
因為我們家根本沒有救世主。
我去縣城上學的時候,我爸就說了一句話,未來的路要靠你自己走了,把你弄到縣城上學,已經是我們全部力量了。
因為我們家要關系沒有關系,親戚都是只夠自己溫飽,我上初中的時候,文化水平已經是全家之最了。
只能靠自己,就這樣一路走來,靠自己打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