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同學說到,我提出的這些與社會實際不符,僅僅提供了道理的理論,不知怎么應用。
在此就高層次的家庭方向結合理論與應用在此說明
家庭教育(圣人方向)
核心點兩個:
1.家長認知的提高
原因:此為化育之本,汝之格局注定家庭整個格局
方向:突破二元對立,打破自我認知,看清事物本質
方法:
1.以道家經典易經這類書籍的學習為核心,其次看儒家,其他諸子書籍,最后才是三字經等等,
其實到那個階段那些書不用看了,已經明白了
2.一定要放空自己不帶有任何想法去讀以上書籍
3.一定要多聽聽別人怎么講,聽聽別人的課程,外面魚龍混雜,以比較權威為主。
如曾公,南師,海南空海大師等等,可以去聽聽他們對道家的講解。
注意點:
千萬不要懷疑經典不對,尤其是讀道家經典,產生矛盾正常,莫要懷疑經典。
一定要謙虛的認為是自己沒理解。
一定要對自己產生的各個疑問尋找答案,要多以史記,貫穿古今的現象來看待問題,尋找答案。
千萬不要用西方心理學哲學等等詮釋經典,那樣你只會看到西方不如東方。
2.環境的構建
原因:講究以化育的方式,熏陶的方式實行教育
方向:盡最大努力構建圣人所言的環境,一切皆以最高為目標,圣人所言要親身踐行,此便為大學所言,一切皆以修身為本,自身本身就是環境的體現,
最終達到墨子提的墨染,其目的就是一個助你孩子走出蒙昧,并且踐行應用,即達到王陽明先生所言的知行合一
方法:
1.家庭德,法兼用,缺一不可,可以以諸子治家格言等等為家庭法的基礎。德的目的在于讓你孩子走出蒙昧,那就看你家長認知
有多高了,核心點家長認知提高也在于此
2.構建讀書環境,莫要認為他不懂就不讀,僅僅讀書不需解釋,先記住再說,從本能上讓其知道這是好東西,一個幾歲的小孩
莫要強求其懂,更不要用你的認知解釋,我們沒有那么高的認知,解不了經典。如果強解反而害了他,莫要灌輸答案只有一個這種想法,
只需讀,有能力就解,無能力寧愿他不懂,作為他的終身疑問,讓他自己去找答案。
目的只有一條那就是用最高明的東西熏陶他
3.夫妻雙方的中心點轉移
一定要有將孩子教育成才成圣的決心,家庭的一切圍繞其教育孩子展開,一切皆為鋪墊。如曾公提到他家有孩子一直沒電視
,當然現在離婚率很高,原因何在?太過自私,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家庭。如此家庭怎會有不和諧,如此怎能不是同甘共苦,
看看現在人的心性,讓人不寒而栗,太過不堪
4.日常行為
當以經典要求自己要求家庭,如果有能力,闡述行為之原因,從根本解答為什么那么做,沒有能力,僅僅按照圣人要求去做即可
例:吃飯能否不剩飯,能否不要求買新衣服,能否不重出行方式,此為僅僅踐行的老子所言的一寶即儉德
如給孩子過生日轉變為母親的受難日,如不傷生靈,種種,都是日常家庭可用的,只是隨便說的。
儉與貧富無關,并非資金雄厚就可以違儉,儉養的是德,如諸葛所言,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若家人全為非常人,可以討論問題,討論一些時事,是不是違背自己所得,以對話方式直接帶領你的家庭引入非常人,
如此耳濡目染孩子便可起飛
如踐行老子所言,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電視,手機,吃食能否遠離?可從六欲入手適當調整
注意點:
莫要說根據孩子興趣愛好,實行教育等等那種不著邊際的,混帳的話。興趣愛好,那是走出蒙昧之后才能談的。如果一開始便以興趣愛好衡量,
其實就是家長沒有走出蒙昧,后果人云亦云而已,看政策好壞,可好可壞,有那樣的想法應趁早自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