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報道指出,每年因抑郁癥而自殺的癲癇患者可達正常人的2倍以上。其中抑郁、焦慮情緒的發生率遠超一般群眾,隨著醫學模式與生活模式的轉變,癲癇的治療不再只局限于發作與控制,更要從患者的心理、生活等方面入手,使患者的健康狀態得到全面改善。
01
癲癇病友應該具備怎樣的心理素質
首先要勇于面對現實,做好與癲癇做爭斗的長期打算。
有些人,當得知自己患病時,消極厭世,腦子里會出現很多不好的想法。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應該首先認識自己,考慮自己具體的情況,真正看清自己,為自己創造理想的生活、工作環境,并努力消除發作誘因。
在精神層面,不要把自己當成病人,誠懇接受他人的善意和幫助,不要產生逆反心理,生理的發病醫生可以找到方法醫治,但心理的逆反與抵抗,是不可捉摸的隱患,心病還須心藥醫,對于這種情況,醫生很難開出具體有效的治療。
此外,患者還應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務必掌握與之相關的知識,明確引起發作的誘因,按時體檢,服藥,閱讀相關書籍,在治療過程中掌握主動權。
最后,癲癇病雖然籠罩了身體,但也別被其俘虜心靈,除了醫生的治療之外,個人的心理因素、精神層面也很重要,不容忽視。
02
癲癇病友該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和心理
一、 轉移注意力
生活,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但也要笑一二,跌倒了不怕,繼續向前走。
對于癲癇病患者就應該這樣,誠然病已經得了,無法避免,讓仍要積極治療,調整自己的情緒,將注意力適當地從疾病的身上移開,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對疾病的康復有很大的作用。
疾病這件事,重視它便大,漠視他變小,有些事,不能總記心里,壞的一面揮一揮手,輕輕一揚,多看看世界好的一面。
二、控制情緒
癲癇患者應注意自己的情緒波動,當出現較為激烈的情緒時,要保持一個自制力,使自己有一個平靜、緩和的心態。
預防因情緒波動而產生癲癇的發作。
三、避免緊急情勢
當生活中出現一些比較緊急的情況時,控制自己的情緒就顯得極為重要,要理智面對。
如果可以的話,盡可能先將自己的注意力轉向其他的方面,比如說在生活或者學習中。待情緒穩定之后在尋找解決之道,冷靜下來沉著應對。
癲癇患者該如何對抗生活?
一、對于癲癇患者,要做到“既來之,則安之”的認識,不必過分杞人憂天、過分害怕更不有嚴重的精神負擔。
要知道,癲癇雖然比較難治,但畢竟不是不治之癥。目前,通過積極的洽療,已可基本治愈大多數癲癇的病人。
最重要的,是要有戰勝疾病的信心,雖然也有因疾病發作未得到控制,而造成較為嚴重的后遺癥,但那是過去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做造成的。
按照現代的治療方法,相比過去是能夠及時控制的。不會出現之前的那些悲劇。
二、此外,更要有戰勝疾病的信心,和社會上一些人對癲癇的惡意態度。
目前,因多種原因造成了一些人對癲癇患者的偏見,認為他們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學習、就業,更有甚者反對自己的子女和癲癇患者結婚。
而癲癇病人要敢于蔑視這些偏見,不要在這些偏見面前低頭,要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工作,不要自覺低人一等。
有了良好的心理狀態,并堅持長期的治療,絕大多數癲癇患者一定可以過上和正常人一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