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前焦慮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般的孩子考前焦慮的原因主要有:
(1)孩子的學習方法問題,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沒能及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沒有及時復習預習功課,甚至因一些日常小事與家人產生矛盾等等,考場上出現緊張、焦慮等情緒,這些情緒一方面讓孩子因壓力大而引發精神不振,另一方面又會加重孩子的內心負擔,造成孩子的怯場。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建議】家長應幫助孩子克服怯場的問題,如有意識地讓孩子接觸考試場景,讓孩子在場景中體驗正常的應激反應,然后教給孩子恰當的釋放壓力的方法。
比如,讓孩子描述自己的緊張水平、自己的愿望、情緒狀態等,增強孩子對考試的認識。
(2)幫助孩子克服緊張情緒,重要的是家長能夠及時發現并開導孩子,增強孩子自信心,
切忌批評打擊,因為這時候孩子更需要家長的理解和支持。
(3)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考試失敗,重新認識考試失敗
對于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在考試時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家長不能簡單粗暴的評價孩子,而是應該正確引導。比如,對于年紀比較小的孩子來說,考試結果可能是最直觀的,也是最容易形成情緒的,家長要幫助孩子正確認識,提高孩子對考試失敗的認識。
首先,家長要和孩子進行溝通,幫助孩子一起分析和分析考試失敗的原因,
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考試失敗的原因,
幫助孩子總結經驗,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
鼓勵和支持,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
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在面對失敗的時候,不要緊著想,也不要想著會失敗,而是應該想起自己曾經受過的那些苦和難,不斷的在心里暗示自己,
我已經盡力了,結果就是這樣的。
同時也可以鼓勵孩子,
“你可以做得更好”、“這次的失誤,正好證明你已經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你是一個非常努力的孩子”、“我相信你會做得更好”,
孩子得到的就是家長對自己的相信和支持,那么在他遇到挫折的時候,就不會畏懼困難,而是選擇積極面對,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獲取更好的結果。
2、 給予孩子同理心
如果孩子做錯事,
父母一定要表示理解,并向孩子解釋:
“我知道你很生氣,也很失望,但是你發生這樣的事,我感覺到你還是希望我能做些什么幫助你呢?”
孩子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父母,父母就能理解他的感受,與孩子共情,
有助于緩解孩子的負面情緒。
這種溝通方式會讓孩子感覺到被理解,并且能夠讓孩子學會以同理心去理解他人,從而使孩子的情緒得到平復。
3、 利用“南風效應”的積極影響
我們都知道,良好的溝通的三個作用,第一個是從對方那里傳遞關愛、關心、支持和善意;第二個是以身作則、和孩子一起看到希望、激發潛能,激勵自己不斷進步;第三個是以身作則,引導孩子明白人際交往中的分寸與義務,讓他學會與人交往的技巧;第四個是潛移默化地引導孩子接受他人的觀點,學會甄別好壞。
最后,還是要強調一點: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并讓孩子懂得情緒管理的重要性。
在孩子表達情緒時,我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為,不要亂發脾氣,學會控制情緒,并引導孩子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