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省醫心身,作者省醫心身醫學中心。
為了寶寶,這藥能不能吃?
抑郁障礙和焦慮障礙在育齡期女性中相當常見,即使癥狀緩解后,常需服抗抑郁藥維持治療,如想妊娠,要考慮藥物對胎兒的不良影響;甚至要考慮將來哺乳對嬰兒的不良影響。這些藥物中最常用的就是SSRI和SNRI類藥物。很多妊娠期女性會因此感到擔憂:藥物可能會給寶寶帶來傷害,因此最好不要吃藥,如果吃著藥的,干脆停了再說吧。
是的,約只有三分之一的妊娠期抑郁的女性對抗抑郁藥治療持接受態度,其他人很大程度上是擔心藥物對后代產生不利影響,而心理治療及其他非藥物治療對于很多患者而言不是效果不佳就是遙不可及。在一些長期服藥的青年女性患者,常會要求停藥或者自行停藥備孕,但停藥后很多患者不久癥狀再復發,于是這些患者陷于兩難的境地:吃藥吧,擔心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停,什么時候能要寶寶;不吃吧,但癥狀難以忍受,甚至還有消極的風險。
但是否真如一些準母親所認為的那樣,產前抑郁不吃藥,自己硬扛過去孩子就安全了呢?
其實現在大量的證據證明,抑郁癥不治療,不光對患者本人,對胎兒也有不利影響:
研究顯示:相較于正常婦女,患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癥患者所生的孩子,出生后進入新生兒監護室接受監測的風險(適應不良)較與沒有患病的女性相比更高;產前抑郁未經治療者發生早產及嬰兒低出生體重的風險分別升高56%和96%。除此之外,妊娠期間母親的抑郁情緒可能帶來自身的安全風險(如食欲不振、遲滯或過度活動、消極自傷自殺等)從而波及到胎兒。
既如此,那就還是治療吧。如果必需吃藥,又如何看待對寶寶的安全性呢?

抗抑郁藥與抑郁癥不治療,到底誰對妊娠危害更大?
雖然大量研究顯示了妊娠期使用抗抑郁藥會一定程度升高自發性流產、早產、新生兒低體重等,但另一方面,如果放任抑郁癥不治療,上述風險同樣升高。出生低體重及相關適應不良而言,用不用藥差別不大。使用抗抑郁藥帶來的平均孕期稍短,但這一影響是否造成早產并未確定,自發性流產的證據也不是很充分。
因此專家們認為,基于現有數據,由于擔心孕期縮短、低出生體重或自發性流產而在妊娠期停用抗抑郁藥治療,此舉目前看來并無必要。針對妊娠期是否使用抗抑郁藥的臨床決策應該因人而異,需要由醫生作出評估和判斷。

服藥對寶寶有什么影響?
抑郁癥如果不得已需要藥物治療,就要考慮藥物對寶寶的利弊如何,畢竟對于一些妊娠期患者而言,回避用藥并不現實。那服藥對于胎兒會有哪些影響呢?
首先,人們最擔心的還是致畸。目前大規模研究證明,常用抗抑郁如氟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蘭、艾司西酞普蘭、文拉法辛、米氮平、安非他酮等并不增加重性致畸率(正常人群2-4%)。對于其他一些出生缺陷的問題,目前認為盡管較正常稍高但仍非常罕見,如特定心臟缺陷的發生率為1/1,000-16,000,即使看起來相對風險升高1倍,絕對風險仍然非常低(輕微缺陷也算在內,正常人群達7-10%)。
其次,對于寶寶將來的發育問題也是準媽媽們非常關心的。近年來的研究顯示抗抑藥對寶寶的影響遠低于我們的想象。在瑞典一項研究中觀察了150多萬名嬰兒,結果發現即使在孕早期服用抗抑郁藥,僅僅是早產(<37周)的風險稍有增加,并未發現罹患孤獨癥、多動癥及胎兒發育遲緩的風險有任何增加。
對于早產和流產的問題,目前研究顯示,罹患抑郁癥并使用SSRIs抗抑郁藥的母親出現晚期早產(<36周)、極早產(32周)及剖宮產的風險均顯著低于患抑郁癥但未使用藥物者,提示藥物對寶寶有保護作用;但同時,使用藥物后產出的新生兒出生評分更低,適應不良的風險增加,提示藥物對寶寶還是有不利影響(睡溫箱的機會增加)。
由于胎兒發育的前三個月是關健期,因此孕早期一般不主張服用藥物。但不得已需要使用的時候,哪種藥物相較之下更安全的呢?科學家們也做了相關的研究,結果發現,孕早期使用的抗抑郁藥的話,帕羅西汀和氟西汀相對其它的常用抗抑郁藥出生缺陷稍高,其次為西酞普蘭和舍曲林,艾司西酞普蘭最安全。

如果想要寶寶,該怎么做?
長期服用抗抑郁治療的女性患者,一旦有生育要求,一定要先聯系您的醫生。一般來講醫生不會主張帶藥懷孕,除非迫不得已。因此這種情況下醫生會評估患者停藥的可能性,復發的風險等。如果可以,則會建議患者逐步停藥。
由于妊娠期不服抗抑郁藥,抑郁復發/復燃風險是服藥者的3倍,因此減停藥物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如果出現復發或者復燃,則需要重新評估考慮是否需要重新用藥。
輕中度的抑郁癥可以考慮采用非藥物治療如心理治療或者物理治療,如效果不好仍需評估是否用藥。在用藥利大于弊的情況下盡量選擇對寶寶影響小的藥物如艾司西酞普蘭,其次是舍曲林、西酞普蘭等。這個過程中,抗抑郁藥的使用與否以及具體藥物的選擇,由醫生推薦,但需要患者及家屬均知曉風險性。
如果懷上寶寶了,就需要與產科醫生及精神科專科醫生處定期隨訪,監測胎兒的發育情況。在生產之前,為避免寶寶生出來之后的撤藥反應,應該在醫生指導下減少或短期停用抗抑郁藥(需根據產婦當時的情況而定)。

如果不小心懷上寶寶,該怎么辦?
在常規服用抗抑郁藥治療的過程中,需要注意避孕。如夫妻雙方決定準備要寶寶了,就應該及時與醫生討論是否適合減停藥物。但如果避孕失敗不小心就懷上寶寶了,夫妻雙方都打算要這個寶寶,那又該怎么辦呢?
首先,一定一定要避免此情況的發生!!就是在服藥期間盡可能不要孩子。
其次,如果真的很想要這個孩子,應及時到婦產科、精神專科及藥物咨詢科就診,了解目前所用藥物的安全性以及目前寶寶在宮內發育的情況。
接下來,如果所用藥物相對安全,相關產檢均正常的情況下,還應隨時與產科醫生和精神專科醫生保持聯絡。在精神專科醫生指導下停用不安全的藥物并減少不必要的用藥;在產科醫生的指導下嚴密監測胎兒的發育情況。
最后,在生產之前,考慮是否短期減停藥物減少寶寶的適應不良。

關于妊娠期抑郁——《中國抑郁障礙防治指南》針對妊娠期抑郁障礙的介紹和建議
妊娠期抑郁障礙多在孕期的前3個月與后3個月發生。妊娠期高達70%的女性出現抑郁癥狀,10-16%滿足重性抑郁障礙的診斷標準。通常來講,癥狀較輕的患者采取非藥物干預,給予健康教育、支持性心理治療等,如既往有過輕~中度發作,可給予認知行為治療和人際心理治療。重度或有嚴重自殺傾向的患者可考慮抗抑郁藥物治療,推薦SSRI類,應盡可能單一藥物并考慮患者既往治療情況。除帕羅西汀外,孕期使用SSRI類抗抑郁劑并未增加患兒心臟疾病和死亡風險,但可能增加早產和低體重風險;SNRI類藥物和米氮平可能與發生自然流產有關。此外有研究顯示,孕晚期使用抗抑郁劑可能與產后出血有關。對于藥物治療無效或不適合的重度、伴精神病性及高自殺風險的患者可選用改良電休克(MECT)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