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崔娃(特雷弗·諾亞,Trevor Noah),始于在網上熱傳的視頻片段。
但真正對他這個人有所了解,卻是因為我很喜歡的2個播客都分享了他的自傳《天生有罪》,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他童年和青少年時期在南非的成長生活經歷。
促使我想要讀這本書的原因也很簡單——我想知道崔娃的媽媽是如何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施行種族隔離制度的南非,教育出這樣一位全球出圈的主持人和喜劇演員。
要知道,崔娃所成長的年代和環境,充斥著暴力、犯罪等各種負面因素,但這并沒有阻擋他成為現在的自己。

崔娃的硬核母親派翠莎
崔娃的整本自傳的主角其實更像是他的母親派翠莎,一個在當時看來有些“離經叛道”的南非女性,一個與他并肩作戰的“戰友”。
在派翠莎那個年代,南非女性的職業選擇通常只有兩個,工廠女工或者保姆傭人。但她卻都不想做,她會一點英語,自己報了文秘班,后來在種族隔離行將結束之時,“幸運”地找到了一份秘書工作。
“在我媽媽的成長過程里,她遇到了各種各樣的規則,而她會質疑這些規則。如果規則沒有攔在她面前,她就直接繞著走。”崔娃在書中寫道。
雖然崔娃媽媽只是個文化水平不高的南非女性,但她作為家長的格局以及教育的樸素邏輯,都有可取之處。

“喂飽”孩子的精神
我特別喜歡派翠莎經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我的任務就是喂飽你的身體,喂飽你的精神,喂飽你的思想。”
盡管崔娃母子在家過得很節儉,但他們的生活很豐富。派翠莎會帶著他在外面玩,去免費的公園,去山上野餐,他說從不覺得自己窮。
“我媽媽撫養我的方式,就好像沒有任何限制,沒哪里我不能去,沒什么我不能做。”
在書中,崔娃有一段話讓我特別觸動,即使是最貧窮的父母,仍可以給予孩子一個豐饒的精神世界。
“我們常和人說,你要追隨你的夢想,但是你的夢想只能是在你能想象的范圍內,而且這取決于你來自哪里,所以你的想象是會受限制的。在索韋托長大,我們的夢想就是在房子里多加個房間,也許門口再加個車道。也許有一天,在車道的盡頭,還能再加一道鐵門。因為那是我們所熟悉的世界。但是世界的可能性遠遠超出了你所能看見的部分。我媽媽讓我看到了世界的可能性。”

教會孩子如何去思考
在南非,小孩和小孩玩,大人和大人聊天。大人會監督你,但是他們不會壓低身段來和你對話。但他媽媽會。
崔娃媽媽并不以成人視角去俯視孩子、命令孩子,而是進行平等對話。崔娃說:“一直以來,我都是她最好的朋友。”
崔娃說,如果說母親對他的教育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free his mind。
派翠莎給崔娃營造了一個和她的成長環境完全不同的世界,讓他看書,送他去私校讀書。
在家里,派翠莎會給崔娃講故事,并會像上課一樣考他:“這一段是什么意思?對你意味著什么?你要怎么在生活中運用這層含義?”崔娃說,媽媽教了他學校不會教的東西——如何去思考。
而作為一名喜劇演員,必備技能之一就是洞察與思考。盡管崔娃沒上過大學,但這并未磨損他的思想銳度。
尤其是書中關于社交媒體的一段描述:
“倒買倒賣之于工作,就像上網之于讀書。如果你把你一年在網上讀到的文字加起來——推特、臉書推送、網頁列表——那你讀的文字量都約等于一噸書了,但事實上是,這一年里你一本書都沒有讀。”

look on the bright side
在《天生有罪》的結尾,崔娃講述了他母親遭繼父槍擊的前后,腿部和頭部各中一槍。
當派翠莎在重癥監護室里醒來后,她對崔娃說:“我的孩子,你要看到好的一面。從現在起,你就正式成了這個家里最好看的人。”
幸運的是,崔娃從母親身上繼承了樂觀的特質,他擅長忘記生活中的痛苦。他說,自己記得留下創傷的原因,但是不會揪著創傷不放。他從來不會讓回憶的痛苦阻礙他對新東西的嘗試。
當然,在看書時我一直不太認同派翠莎總是揍娃的行為。崔娃是被她一路揍大的,但到了他弟弟那時候,她卻改變了。
崔娃對于母親改變的原因是這樣解釋的:
我在充滿暴力的世界中長大,但是我自己卻一點兒都不暴力。我看到,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充滿暴力。我看到了暴力的徒勞,看到它不過是惡性循環,看到一個人受到了別人的傷害,會去以傷害他人的方式討要回來。
更重要的是,我發現維系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并非暴力,而是愛。愛是有創造力的行為。當你愛一個人的時候,就為他創造出了一個新世界。我媽就是那樣對我的,然后我用我所有獲得的進步,所有學到的知識,回過頭來為她創造出了一個嶄新的世界,給她提供了嶄新的視角。從那兒以后,她再也沒對自己的孩子動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