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看點:
·眼觀世界,各國教育風格各有千秋。
·贏在起跑線,家庭教育熱勢漸顯。
·家庭教育的差異化獲取,干貨支招。
01眼觀世界,各國教育各有千秋
新西蘭教育,側重教會孩子們生存的技能上,比如游泳、戶外生存、帆船等。同時,增設興趣愛好課程和團隊建設課程,且學校在孩童階段很少布置家庭作業。
意大利的博物館經常出現的景象:一幫意大利小朋友在認真地聽老師為他們講解雕塑藝術。
他們對美的欣賞教育,是從娃娃開始抓起的。
英國則更重視美德教育。例如贊美孩子,他們會提到具體的品質上,“謝謝你的耐心等待”,“感謝你對小動物的愛”之類夸贊表達,在日常生活中常被使用。他們也注重孩子想象力培養,藝術教育。
芬蘭教育,旨在為國家培養終身學習者。在紀錄片《他鄉的童年》中,芬蘭的教育注重隱私,人們排隊需間隔1米的距離;以僅10% 的通過率嚴格選拔教師隊伍;再分配最為友好的社會教育資源,比如:全社會媽媽最大,隨處可見的美學資源,為育兒提供全方位的物質、精神、方法支持等;沒有競爭,不以經濟狀況論輸贏等多元包容的社會價值觀;紀錄片一經傳播,該教育模式成為很多國人熱論的教育話題。
法國的教育專家研究發現,孩子的教育和成長,僅有15%與學校教育相關,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
盡管各國教育各有不同,但本質上它們都只是人的“教育”。最終這個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不僅僅是取決于國家學校教育系統、社會教育分配等,還要看家庭教育。
02贏在起跑線,家庭教育熱勢漸顯
2020年,一段“停課不停學”的特殊時光,讓不少中國家長忙碌到“懷疑人生”。
2021年,一系列教培業規范措施,時刻揪緊行業人士們的心弦,不少企業已經開始嘗試轉型,布局新賽道。
何為教培新賽道?現任校外培訓監管司司長俞偉躍曾提出“該是學校辦的必須回歸學校。校外培訓機構要做好自律,不能代替學校去承擔學校該做的事。”此外,俞偉躍司長也對校外培訓機構的發展方向提出期待:“要做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開展音體美、琴棋書畫等培訓,特別在學科類教學方面不要替代學校的教育功能?!?/span>
不難發現,除對部分不合符監管要求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外,又重新強調了素質藝術教育、成人職業教育、校內外合作業務、社區教育、家庭教育是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輔助力量。
以上幾個潛在新賽道,必然需要承擔起以人為本的教育的理念,加強行業自律,開展綠色培訓,做好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使全社會形成育人正能量,為后代的成長成才創造良好環境。
然而,無論學校教育還是社會教育皆具備時效性,而家庭教育卻是貫穿我們一生的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堪比國之戰略基建工程,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先導部分。
好的家庭教育影響孩子的一生。孩子自出生便開始接收家庭教育的滋養,是讓他們吸收愛意滿格起跑,還是野蠻助長弱電出走,值得思考。
03家庭教育的差異化獲取,干貨支招
教培機構為什么要開設家庭教育課程?
眼下,擁有全新育兒理念和方式的新生代父母,他們具備教育孩子的積極熱情,但由于成長在缺乏正確家庭教育引導環境下,沒有任何生育和教育經驗參考,急需專業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培訓。
學校的家庭教育培訓,為父母提供了一個學習育兒知識和經驗的機會,使其行為方式和教育觀念得到優化。所以,擁有家庭教育內容的教培機構,在拉進與家長的關系,增強家長粘性、提升持續率與轉化率方面取得不小成效。
市場需求加劇,同質化競爭就會出現,擁有差異化的家庭教育服務內容,對機構來說格外重要。
四大板塊,讓機構家庭教育與眾不同!
角色轉換,互動以誠
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是相互資滋養。家庭教育是踐行“human to human ,face to face”的最為理想的途徑。如同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這里,我們需要達成的最重要的共識是,通過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角色轉換,真誠互動,以最大程度的激活孩子的潛能。
情緒在前,教育在后
無法控制的情緒是任何關系的殺手。培訓機構看過來!
我們不妨設置這樣以下情景:
A:一個比較文靜和靦腆的孩子,在游樂園被人搶奪了玩具,她是會悶悶不樂地在一旁,也不反抗,也不表達。此時,家長當如何處理?據美國心理學家Lawrence的分析,也許更好的做法就是在旁邊陪伴,做個聆聽者,問問她想法,聽聽她的不快,鼓勵寶寶用語言來表達內心的想法。
B、“不談作業母慈子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平日里忙碌工作的家長,下班后還要輔導“熊孩子”的課業,家庭教育重擔在肩,力不從心處,偶有情緒難控之時。
因此,當情緒發生,引導孩子表達情緒只是第一步。其次的關鍵在于如何正確的回應孩子的情緒。這需要父母與孩子去共同學習。
溝通是引,平等是線
良好的溝通是通往孩子內心世界不可或缺的鑰匙。
那么,我們該如何引導孩子溝通呢?其要訣在于“平等”。
父母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關注點應在孩子身上,全副精神看著他感受他;遇到事情的時候,父母的語氣和音量應隨事改變;適當的進行一日角色互換,說出久違的心里話等等。掌握親子溝通技巧,可以真正了解孩子的所想所思。
當家長和孩子用平等方式相互傾聽的時候,就有一種能量的交換,會自動產生一種換位思考,令兩個人都愿意找到一種滿足彼此需要的方法,以此達成有效的溝通。
場景當弓,體驗當箭
用專業的眼光解讀孩子成長中的挑戰。所謂體驗式教育,引導孩子們從做中學,從學中悟,從悟中改變,寓教于樂。無論是冬夏令營,周末親子營,借助場景的力量,讓孩子在跟其他小伙伴的團體活動中,去體驗人際交往,去感知外界周遭,去真實場景下體驗環境帶來的成長。
好的家庭教育是一筆無形的財富,它會指引孩子不斷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