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北京師范大學兒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周刊聯合發布了《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報告顯示,“有溫暖的家”排在學生認為的人生最重要事情的首位。
該報告對全國11萬余名四年級學生、7萬余名八年級學生和3萬余名班主任進行了調查,認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已成為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報告顯示,中小學生均認為“有溫暖的家”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認為家庭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追求。這反映了他們對家庭的重視、依賴和對溫暖家庭的期望。調查顯示,學生最崇敬的榜樣為“父母”。這表明孩子對父母普遍持有認可和尊敬的態度。
在親子溝通方面,報告顯示,超過兩成的學生認為家長的表現有待提高。25.1%的四年級學生和21.8%的八年級學生表示“家長從不或幾乎不花時間與我談心”,22.5%的四年級學生和21.2%的八年級學生認為“家長從不或幾乎不問我學校或班級發生的事情”。
九成以上教師表示,家校溝通也存在問題。排名前三位的問題為“家長認為教育孩子主要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家長參與溝通的積極性不高”和“與家長教育理念不一致”。
此外,學生和教師都認為,與學生的身體情況、心理情況相比,家長最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四、八年級學生認為家長對自己最關注的前三位是學習情況(選擇比例分別為79.8%、79.9%)、身體健康(66.6%、66.5%)和人身安全(62.2%、52.2%)。96.2%的四年級學生和95.8%的八年級學生表示家長對自己的成績期望至少是“班里中等”。
不過,家長參與孩子學習過程的積極性并不高。數據顯示,33.3%的四年級學生和48.3%的八年級學生認為家長對自己的學業參與度較低。
調查結果表明,親子閱讀頻率越高,學生在閱讀興趣、閱讀時間、閱讀量、運用閱讀策略能力等方面的表現越好。然而有相當一部分中小學生家庭卻沒有建立良好的親子閱讀習慣。學生報告“家長從不或幾乎不和我一起讀一本書”的人數比例分別為33.5%、65.4%,報告“家長從不或幾乎不和我談論正在讀的書”的人數比例分別為25.6%、49.4%,報告“家長從不或幾乎不和我一起去書攤、書店或圖書館”的人數比例分別為26.0%、44.5%。在藏書量方面,農村家庭藏書量明顯少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