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禮儀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之一,培養文明禮儀的學生是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古人云:“百行以德為首”。小學生文明禮儀養成教育,實質上就是教小學生學會與現代社會相適應的具有現代文明內涵的社會生活規范。其重在培養小學生良好文明習慣。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禮貌、禮節規范,在學習、生活實踐中初步養成講文明、講衛生、講秩序、講公德的良好習慣。結合我校實際工作,我認為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學習文明禮儀知”規范”,讓“規范”深入人心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為了讓學生知道我國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禮儀文化源遠流長,讓學生了解文明禮儀的基本內容,讓學生懂得文明禮儀是當代公民必備的基本素質,與人交往的行為規范與準則,我校通過以下幾方面進行宣講,打好基礎,形成氛圍:
(一)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小學《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中涉及文明禮儀的內容要重點講述;語文、歷史、藝術、體育等其他課程根據其學科的特點,適時進行文明禮儀教育。
(二)通過學校日常管理強化學生文明禮儀意識。利用周會課、品德生活課、少先隊活動課對學生進行日常行為教育,結合《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廣元市實驗小學行為公約》,有層次有針對性對學生實施思想道德指導和文明養成教育,讓“禮儀”深入人心,為實施“規范”奠定基礎。
(三)堅持舉行每周升旗儀式,儀式上總結各班上周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情況,表彰先進典型學生,用榜樣的力量鼓舞和激勵孩子們。使學生從“要我這樣做”轉變為“我應該這樣做”,讓良好的行為習慣內逐步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逐漸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行為習慣。
二、以常規教育為抓手,使文明禮儀具體化
知易行難;對學生進行系統的“規范”學習后,要讓學生真正掌握“規范”,運用“規范”待人接物,還需要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引導以及規范的專題訓練。
(一)全校老師以身作則,做文明禮儀先行者
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具有很高的“向師性”特征,這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尤為明顯。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當家長與教師的觀點不一致時,孩子們往往選擇教師的觀點。我們的言行舉止在他們的心中就是不容置疑的價值標準。所以,教師的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至關重要。因此,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我校要求老師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等。用老師的言行舉止向學生做出榜樣,成為他們學習和效仿的楷模和表率。
(二)專題訓練:隊禮、隊歌、國歌、升旗儀式規范性訓練;見到老師、長輩主動問好姿勢的訓練;全校實行錯時放學,放學必須集合排隊有序走出校門;集會進場退場秩序的訓練等個人禮儀與交往禮儀的專題訓練。
三、通過德育專題教育活動,深化文明禮儀養成教育實踐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分低、中、高年級開展豐富多彩的專題教育活動,培養學生對文明禮儀的興趣。低年級的文明禮儀活動中結合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如讓學生講文明禮儀小故事,朗讀有關文明禮儀方面的小知識。中年級學生進行小話劇表演,讓學生在表演中提高自己動手、動腦能力的同時,還掌握了文明禮儀知識。高年級學生的文明禮儀活動更是精彩,可以通過文明禮儀演講比賽和知識搶答比賽,不但把文明禮儀小知識牢記于心,還鍛煉了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
我校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文明行為習慣,特開展了“育心正行”六大規則教育活動:
問候規則——講究禮儀與友愛。離家和返回時要向家人打招呼,見到師長和客人要敬禮問好,同學朋友之間見面要問候致意;
右行規則——講究秩序與安全。在相向行走、上下樓梯時,要靠右行走。即使左側無人通行,也不能占據,以供緊急通行。有人跌倒時,立即靠左停止前進,并高聲向后傳遞呼喊:“停止!停止!有人跌倒。”
首遇規則——講究責任與行動。隨手撿拾垃圾紙屑,及時關閉水電,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看見他人有困難時要給予幫助或緊急呼救,被問詢時要熱情簡潔地回答與指引;
靜默規則——講究傾聽與思考。當老師、主持人要求或示意安靜時,當他人在發表意見時,要立即停止講話保持靜默,認真傾聽,積極思考,吸收他人觀點,增長自己見識;
共贏規則——講究競爭與合作。以小組為基礎養成合作意識與集體意識,同學之間要真誠地互助互愛,要公平地比拼競賽,做益友諍友,彼此激勵,共同進步;
勤儉規則——講究勞動與節約。積極勞動創造潔凈環境和幸福生活,珍惜和共同維護勞動成果。節糧節能節用,不攀比、不虛榮、不奢華,倡導簡樸自然、低碳環保的健康生活方式。
社會規則教育要融匯于校園文化建設之中,并在各班班級文化建設中得到體現。讓“六大規則”時刻提醒并約束學生,逐步內化為學生自然而然的良好品格。
除此之外,各班還要積極開展“六大規則”教育主題班隊活動,注重過程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各年級組推薦兩堂“六大規則”主題教育活動課于十二月中旬集中展示、交流。此活動是文明禮儀教育與習慣養成教育的再次升華。
四、三結合教育有效助推文明禮儀養成教育
(一)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我校文明禮儀習慣養成教育已初見成效,但也有反復現象。一方面小學生畢竟是小孩子;另一方面小學生可塑性大,好模仿,易受家庭、社會和環境的影響,所以小學生禮儀表現具有時好時差的反復性特點。有的學生明明知道禮儀規范的具體要求,就是不能很好地去執行;再有禮儀知識的回生、常規訓練的松懈、環境的負面影響等也會使學生的禮儀表現產生反復。因此對小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與訓練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二)家校社互動,形成合力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使孩子養成文明的習慣,必須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機結合,才能產生教育效益。
首先,召開家長會。讓為人父母者重溫文明禮儀知識,塑造文明禮貌的家庭,身體力行地教育孩子從小懂禮貌、遵守文明規范,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使家長明白:不僅要重視孩子的學業,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其次通過家訪等形式,與家長多交流、多溝通,特別要重視與“后進生”家長聯系,取得家長的支持和理解,從而充分調動家長參與學校管理、學校教育的積極性,提高家長教育孩子的水平,真正使學校家庭形成合力,有效地教育學生。
同時,創造必要的條件讓小學生參加社會實踐,面向社會開展幫困助殘、慰問孤老、美化環境、維護公共秩序等主題活動,讓小學生回歸社會,在社會實踐中得到鍛煉,學會禮讓、謙恭,做文明小公民,以自己的文明行為帶動家庭,感召他人,影響社會。
在這些年德育教育實踐中,我深切地感到,抓好小學生文明禮儀的養成教育,這是培養學生優良品德的基礎,也是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要從做人的基本道理抓起,從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抓起,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嚴格要求,嚴格檢查,讓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扎根于廣元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