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孩子良好習慣建立需要家長耐心,需要不斷正向強化,需要有效方法和策略。
2、用固定的時間來做作業(yè)。有的家長告訴我,這個孩子9點以后才開始做作業(yè),一做做到12點了,拖拖拉拉,影響了睡眠。那我的問題是,為什么孩子放學的時候是3點,但9點才開始做作業(yè)呢?這就是行為的習慣沒有養(yǎng)成。寫作業(yè)一定要有固定的時間,特別是小學的時候。 建議是,放學回到家后,先休息一下,吃點東西,做點自己喜歡做的不一樣的事情。因為在學校里面,大部分的學習內容都是跟閱讀和數(shù)學邏輯相關的,那么調整一下,也許就是聽聽音樂、打打球,也許是玩一下橡皮泥,轉移一下大腦活動的區(qū)域,降低疲勞。這之后我們就要養(yǎng)成,比如說,在吃飯以前也好,吃飯以后也好,有一個固定的地方、固定的時間做作業(yè)。
3、學齡兒童的家規(guī)要跟孩子一起商量著完成。你可以問一下孩子,你覺得我們吃飯以前是先做數(shù)學還是做閱讀呢,吃飯以后我們再做另外一部分。這樣就可以把作業(yè)分開,使孩子做的時間不至于特別長。
4、對于注意力不是特別專注的孩子,能夠提供一個小的獎勵。比如說,喜歡跟爸爸出去打球,那我們就先來做數(shù)學,數(shù)學做完之后,我們先出去跟爸爸打十分鐘的球,然后回來吃飯,吃完飯我們再來做其他的作業(yè),這個對孩子都是一個動力。
5、要在家里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小學的時候,晚上10點一定要開始睡覺了,如果10點前沒做完作業(yè)的話,抱歉,我們要熄燈了,第二天作業(yè)做不完,成績受影響,交不上去,要自己承擔這個后果。這是個很好的學習的機會,到第二天的時候,孩子會更加用心,要把事情在10點之前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