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好的習慣,才能有好的成績、好的表現。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剛剛從幼兒園轉入小學,年幼充滿好奇心的他們面臨著學習環境、同學、老師等諸多的變化,本來好動的他們,顯得格外活躍。他們沒有很好地時間觀念、紀律觀念、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鈴聲響,不能按時進入教室做好上課的準備;上課期間,愛在教室中走動,隨意性大等。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于他們來說尤為重要。
針對低年級學生們出現的各種問題,探索一些針對性的管理方法及策略。開學前兩周,基本上采用編歌謠的形式來約束孩子的行為,幫助孩子們慢慢實現角色的轉變。為了培養學生的上課意識,教給學生課前準備歌謠:“鈴聲響、進教室、我坐好、朝前看、等老師”。針對低年級學生需要隨時提醒的特點,我又選派一名學生在每節課的兩分鐘預備鈴響后到講臺上領讀,來提示大家馬上要上課了,應該快速的做好準備。
針對學生們在課堂上聽講時精神不集中,注意力易分散的情況,教給學生課堂維持紀律的歌謠:“123,我坐好;小小手,放放好;小眼睛,朝前看;小耳朵,認真聽;小嘴巴,不說話”,讓學生牢記心間,并在教學過程中隨時提醒。課后注意觀察學生的行為表現,做到時刻檢查、提醒,并在學生中樹立榜樣,及時表揚,做到示范引領、及時糾正。
這樣,一段時間下來,學生們就會形成一定的紀律意識,并能做到相互提醒。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一味制定規則約束他們的行為會令他們反感,所以在具體的班級管理中要堅持鼓勵為主的原則,實行智慧幣兌換禮品的方式來調動學生自我管理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學生們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就比較容易形成了,學生們也就養成了自我管理的能力與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