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一、單選題:各種“核心”、“關鍵”、“實質”、“本質”等
1.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立場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2.科學發展觀最鮮明的精神實質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
3.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
4.堅持科學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主攻方向,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重要支撐,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重要著力點,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強大動力,努力使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求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切實做到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
5.以人為本就是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本。以人為本的“人”,是指人民群眾,就是以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勞動者為主體,包括社會各階層人民在內的中國最廣大人民;“本”,就是根本,就是出發點和落腳點。
6.全面協調可持續中的“全面”是指發展要有全面性、整體性,不僅經濟發展,而且各個方面都要發展;“協調”是指發展要有協調性、均衡性,各個方面、各個環節的發展要相互適應、相互促進;“可持續”是指發展要有持久性、連續性,不僅當前要發展,而且要保證長遠發展。
7.科學發展觀強調,執政能力建設是黨執政后的一項根本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自身建設的根本任務和永恒課。
二、多選題:各種“條件”、“必須”、“主要”、“堅持”等
1.科學發展觀的形成條件:
(1)科學發展觀是在深刻把握我國基本國情和新的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
(2)科學發展觀是在深入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
(3)科學發展觀是在深刻分析國際形勢、順應世界發展趨勢、借鑒國外發展經驗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
2.抓緊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3.如何做到堅持以人為本?
第一,堅持以人為本,就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
第二,堅持以人為本,就要堅持發展依靠人民,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創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第三,堅持以人為本,就要堅持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著力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第四,堅持以人為本,最終是為了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4.如何做到統籌兼顧?
第一,堅持統籌兼顧,必須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大關系。
第二,堅持統籌兼顧,必須認真考慮和對待各方面的發展需要,正確反映和兼顧各階層各群體的利益要求。
第三,堅持統籌兼顧,要牢牢掌握統籌兼顧的科學思想方法,努力提高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能力,不斷增強統籌兼顧的本領,更好地推動科學發展。
第四,堅持統籌兼顧,還要求我們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做到兼顧各方、綜合平衡。
5.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含義
我們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的社會,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整體和諧的社會。
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要求。
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
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
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
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這幾個方面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全面把握和體現。
6.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接續發展。
(2)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