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15歲女孩在qq直播割腕自殺;前幾天,一個14歲少年因為玩游戲被罵自殘;同一天,一個10歲男孩因為家人不讓玩手機,直接從6樓跳下,沒能搶救回來……
“一句話沒說就跳下去了,我想拉都來不及啊。”孩子的一名親屬痛哭不已。

短短幾天,發生了三起血淋淋的例子!前兩個孩子被及時救了回來,真是不幸中的大幸。
小編不禁想問一句:孩子們究竟把自己的生命當成什么了?通過傷害自己來報復家人嗎?

接診兩個男孩的石醫生說,以前自殘自殺的事往往發生在酒吧,一些成年人借著酒勁“作”,他們并不是真的尋死覓活,造成的也多是皮外傷。
而近年來,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地發生在普通家庭的普通孩子身上,而這些孩子就和這兩個孩子一樣,是真的不把自己的命當命。
這樣的變化和對比讓石醫生痛心:“有的孩子我們救回來了,有的孩子沒救回來,有的雖然救回來了但留下了后遺癥,給自己和家庭造成了無限的痛苦。”

由此可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真的不可忽視,家庭教育很重要。從小就應該讓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保持良好的、積極向上的性格。
小時候一哭鬧就有人上來哄,發脾氣摔東西就能滿足愿望,家長不加以管制反倒縱容,所以長大后的“熊孩子”更加懂得怎么“威脅” 父母。這些孩子往往更加沖動、不理智,根本不會自己行為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
有的孩子因為父母離異,想要引起親生父母的注意,他們選擇傷害自己。一旦他們嘗到了“甜頭”,發現這種行為能夠得到久違的父母雙方的關愛,自殘行為就會持續和放大。

所以醫生建議:適時求助,及時尋求心理醫生等專業人士的幫助,心理、行為干預前移,悲劇或許就能避免。“
父母應該做好孩子的榜樣,并定期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青少年時期的孩子嚴重叛逆或難以教育,應該及時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青少年心理健康應有的幾個表現:
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確的人生觀,能以此為中心,把需要、動機、目標和行為統一起來,樂于生活、學習,興趣廣泛,性格開朗,胸懷坦蕩,辦事機智果斷,表里如一,行為上表現出一貫性與統一性。
坦然面對挫折和失敗:心理健康的青少年遇到挫折和困境時,能夠表現出較高的耐受性和平衡性,不因此而影響或改變自己的目標和正常的學習生活。能良好的意志力,克服前進中的困難。
情緒穩定、積極樂觀: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能經常保持輕松、愉快、協調的情緒,能根據場合的不同,適度表達和控制情緒。
正確的自我意識: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自信、自尊、自愛,而不自責、自怨、自卑。
面對現實、接受現實:心理健康的青少年既有崇高的理想,又不沉湎于不切實際的幻想。對生活、學習中的困難和挑戰都能勇敢面對、妥善處理。
熱愛生活、熱愛學習:心理健康的青少年是珍惜和熱愛生活的,并能積極地投身于生活,享受生活中的樂趣。

希望孩子們都能健康快樂的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