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事都是如此,“態度就是一切!”“態度決定高度。”
這幾年下來,我忽然發現不少家長苦于不知該如何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比如,孩子做作業拖拉,孩子讀書有氣無力,字寫得不端正,不愛閱讀,一有空就玩游戲……一言以蔽之,孩子的學習態度不好。
我從前和家長朋友們分享一個“絕招”,就是要給孩子定底線。
比如,像我的孩子,如果她不好好“素讀”,我就會告訴她,其它作業都免做了,也不用上學了——我是真的會說一不二地貫徹執行。孩子因為向學,知道在我這沒有退路,也就會端正態度。
但我發現其他家長似乎卻遇到了很多困難。比如,有的家長告訴我,我要求孩子早點完成功課,這樣就有空閑玩。可是他寧可一整天都在做作業。我告訴她,孩子用一整天做作業,會做傻的。其實,小孩子,尤其是小學低年段的孩子,當以“素讀”、閱讀為第一要務,其余都相對次要。孩子的記憶、理解能力提高了,完成作業的效率自然更高。一般,低年段頂多用一個半小時完成作業(正常情況下,是不到一小時就能完成的),超過這個時段,都是負荷;花過多時間做作業,即使完成了,也是有害無益。
我說她沒有真正理解“底線”是什么意思。設置“底線”是要給孩子一種不能逾越,沒有退路的感覺。
我對她說,孩子做作業超時,作業就免做了,學也免上了。和孩子交代了這點后,就要執行,真的不用他去上學,也不用再做作業。同時,孩子要求父母幫任何忙,都可以婉拒他。家長不吼、不罵,只是“不合作”的態度。
小孩子終歸是有求于父母的,大人這樣做時,孩子一定有情緒上的波動。特別是那些對父母有求必應的孩子。
可能有的孩子會很高興——這種情況恐怕是極少的。對于這種情況,家長只要堅持對他完全不理睬,甚至也不和他共餐,讓他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淡漠,使他在情感上產生了無助、無奈、失落感,孩子一定會傷心或百無聊賴的。
這時大人相機告訴他,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你先要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否則,我們也不再是朋友;你如果端正了態度,我們就仍是最好的朋友。
要知道,在一個家里,每個人都要做好自己,這才有“家”的意義。你可以不做好自己,那我也可以不做你心目中的好媽媽(好爸爸)。我們彼此若有錯,都要改;彼此能做得更好的,都要做好。學習本來就是給你的一種獎賞,你不珍惜,那我也不珍惜你的存在。
有的孩子可能大哭大鬧(多數孩子當屬這類),怕沒完成作業或不上學,會被老師批評。家長不能妥協,臉上表情要淡然,執行卻要堅定。告訴孩子,沒有正確方向的學習,只是“南轅北轍”;沒有好的學習態度的堅持,只會浪費生命。在沒有好的學習態度的前提下上學,上了也是徒勞無功。
其實,很多孩子沒有好的學習態度,根源都在家長身上。家長一而再地給了孩子后路。比如,孩子消極抵抗——假裝認真做作業,卻做得很慢很慢;或者做作業時玩玩具,開小差,家長也任他。這等于向孩子宣告了拖拉的“正當”性,助長了孩子的惡習。正確的方式應當是收了作業,告訴孩子,不用做了。
家長之所以不敢讓孩子不完成作業,是怕孩子干脆就不做了,或者次日挨老師批評,老師當眾批評,家長自己沒面子,孩子也自尊心受傷。卻不知道,孩子因態度不好可能長期落后才是孩子缺乏學習動力的根源。至于老師一時的批評,若家長對孩子進行鼓勵與開導,其消極作用是完全可以抵消的。是家長不認為孩子的態度最重要,只以校園常規管理為轉移,這等于是家長自己親手消滅了孩子及早自我糾正的機會。
好的學習態度,要么是及早確立,要么便是在當下確立。如果家長認為現在孩子已經叛逆了,不好改,那實際只代表家長沒有徹底解決孩子“小”問題的決心——其實這不是“小”問題,大人卻大意對待。日后,這樣的孩子總是習以為常的拖拉,那是再自然不過了。這樣的例子我見證過很多很多。從一年級拖拉到六年級的孩子,大有人在。家長給自己找了很多借口,認為孩子大點兒就好些。其實,說真的,好的學習態度,是幼兒段就該有的。所以,千萬不要以為“我孩子還小”。
當然,家長也大可不必“恨鐵不成鋼”。孩子畢竟是孩子,是最單純的。家長只要自己頭腦清醒,及時地把“態度”問題作為頭等重要的問題來抓,解決學習上的其它問題,必是勢如破竹。
最后要補充的就是,孩子態度好轉后,可以重點夸夸孩子學習態度上的好。
其余像寫字不端正,也是一樣的解決方案,不給他寫,不給他上學……大家應該可以觸類旁通了。
平時對待孩子都應該這樣,多夸孩子態度好,多夸孩子努力的過程,至于考試分數,就要淡而又淡。孩子學習力提高了,漲分是遲早的事。家教的根底,就是要正本溯源,重本輕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