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女兒今年上了一年級,她不太明白學習的重要性,注意力不集中,做作業的時候總想著過一會要出去玩的事情,即使看起來像是在專心學習,實際上心思卻全然飛走了,有一點其他聲音就會東張西望。
當她看動畫片的時候,她的專注力是很驚人的,我在一邊叫她的名字,她都“聽不到”,但在臥室學習的時候,客廳的動靜都一清二楚。
這是注意力渙散的問題,心思沒有真正放在學習上。
前幾天第一次期中考試,回來以后對我說考了80分,但是老師說80分已經很不錯了,在之前有一次課堂小測,回家以后對我說:“媽媽,我沒有全對,錯了兩道題,但是我們班還有錯三道題的呢?!?/p>
在家里做作業的時候也有問題,她總是不在意自己的錯題,并不是不會不懂,她只是不在乎,不會認真對待學習。
這是缺乏責任心的表現。

對于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及早有針對性的引導,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1. 家長要告訴孩子應該怎樣做,具體到先審題,念明白題目的要求以后再做,寫好答案以后再次檢查,詳細的要求,比家長不停說要認真、要仔細、不能馬虎之類的話要有用得多。很多時候剛剛上一年級的孩子,是真的不知道應該如何學習,家長不要急躁,告訴他怎樣做才是對的,下次再犯錯的時候,可以有針對性地提出來進行改正。
2. 家長應該制定獎懲制度,比如孩子想要一個玩具的時候,這就是他的動力,可以給他定一個目標,完成了就買給他作為獎勵,完不成就只能等下一次完成家長規定的目標才可以買,或者每天的作業準確無誤,可以積攢一朵小紅花,用不同數量的小紅花跟家長交換任意東西,這種時候,孩子會有自主學習的內驅動力。
3. 有些人說我家孩子就是很頑皮,我告訴他怎樣做也沒有用,他完全不會放在心上,這時候應該給予一些必要的責罰,當然,這里并不是指體罰打罵,可以使罰站,罰坐,面壁,讓他自己思考自己的做法有什么錯處。

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是最重要的,養成好的自主學習的學習習慣,能讓孩子終身受益。
除了針對性的訓練和培養,家長也要以身作則,為孩子創造學習氛圍,比如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里盡量保持安靜,減少外部影響因素,家長盡量放下手機,靜下心來陪孩子讀幾本書,家里如果營造了濃郁的知識氛圍,孩子自然更容易被熏陶。
孩子的學習與家長的教育密不可分,切不能全推給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