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高壓之下,家長對孩子教育的耐心也被一再壓縮。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家長恨不得按著孩子的頭去改正,但往往收效甚微,甚至吃力不討好,強硬的管教反而會讓孩子對家長產生叛逆心理,適得其反。

教育從來都不是暴力的,而應當是溫柔的。就像風和太陽打賭誰能讓路人脫掉外套,風用盡了力氣使勁兒地吹,可路人感受到了寒冷,把外套捂得更嚴實了;輪到太陽出場,它什么都沒做,只是把光芒柔和地照在路人身上,不一會兒路人身上就出了汗,把外套脫了下來。
教育也是如此。想要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家長首先要培養出自己的好習慣,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孩子才會變得越來越好。
作為家長,下面這些能夠影響孩子變優秀的好習慣,你應當有擁有:
一、愛閱讀
閱讀能夠促進人的思考,改變人的氣質。相比較于愛玩手機的家庭,愛閱讀的家庭,培養出的孩子基本不會差。
父母愛閱讀,家庭被書香環繞,安靜清雅,氛圍和諧,孩子也會受到影響拿起書籍閱讀。讀書可以開闊孩子的視野,訓練孩子思維及思考能力。
三毛曾說過: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云,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讀書對孩子生活學習以及氣質都會帶來很大改變。

二、講話溫柔的家長
幸福的家庭都是類似的,那就是父母一定是溫柔、容易溝通的。他們會像朋友一樣和孩子玩在一起,這樣孩子更能接受父母的教育。
相反,脾氣暴躁的家長會摧毀孩子的性格,讓孩子也變成一個暴躁的人。這種性格在學習上會表現為毛燥、遇到困難就想放棄;在生活上則表現為不善溝通,人際關系差。

三、樂于學習新知識的家長
在現在這個事物快速更迭的年代,每天都有很多新鮮事物冒出來,需要人們去學習。有些家長覺得自己年紀大了、學習能力落后,干脆不再學習,這給孩子也樹立了一個壞榜樣。
如果家長積極樂觀,樂于學習新知識,孩子也會受到影響,在面對學習時投入更多熱情。

四、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
你是不是也習慣輔導孩子完成作業?看著孩子寫得亂七八糟的作業,高血壓都能被氣出來。
輔導孩子寫作業并非一個明智選擇,一般孩子上課認真聽講、課后好好復習,作業都是能搞定的。家長過多干涉孩子寫作業,反而會讓孩子產生依賴感,認為反正有爸媽兜底,自己寫不寫得出來都無所謂。長期如此,對孩子學習無疑是不利的。
培養孩子養成獨立完作業,家長省事,也有助于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