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科大大去朋友家串門,只見他家娃一直在吃手,科大大就琢磨:這娃手上是抹了蜜?怎么看起來吃得比蜜還甜呢……

朋友為這事兒可愁壞了,急忙拽著科大大問:
“這孩子每天瘋狂吃手,你看他的手都被磨出繭子了。快給支個招,怎么能把這個壞習慣戒掉呀?”

吃手這件事兒,后臺也有不少媽媽問,今天科大大就來帶大家講講。
請聽好,這是一道送命題?
寶寶愛吃手,正常嗎?
首先,要給各位爸媽吃顆定心丸:“吃手”其實是寶寶的一種本能反應,很多寶寶早在娘胎里就開始吃了。
如果寶寶2歲前只是偶爾吃手,大可不必干預它。寶寶愛吃手,或許也有他的難言之隱呢:
口欲期(0-1歲)
如果寶寶什么都愛放在嘴里啃啃,很可能正處于口欲期,他們會通過嘴巴,逐漸探索周圍世界,認識什么是手、什么是腳……
口欲期要是刻意去糾正,不僅會破壞他們的安全感,等寶寶稍微大點,可能還會繼續(xù)吃手、啃指甲、甚至咬人呢。
緩解長牙痛(4-10個月)
如果寶寶常流口水,又愛吃手,有時還伴有低熱,這意味著:寶寶的小牙可能要露出尖尖角啦。
寶寶牙齦癢癢、疼痛時,他們就會把手指塞進嘴巴里,來緩解牙齦的不適。

自我安慰
如果寶寶只是一個人呆著,或喜歡在臨睡前吃手,大多是寶寶在尋求自我安慰呢。
當他們還不會說話時,喜歡通過吃手來緩解焦慮、饑餓,以及對陌生環(huán)境的不適應。

3歲了還吃手,有影響嗎?
寶寶2歲前偶爾吃手,可以促進他們智力發(fā)展、鍛煉手眼的協調性、緩解負面情緒,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都有一定幫助。
有利也有弊,如果寶寶過了2歲,還在頻繁吃手且用力過度,這時候爸媽就要適當干預了……
★傳染細菌
俗話說:“病從口入”,寶寶的小手摸來摸去,很容易讓細菌/病毒趁機而入,細菌/病毒被吃進肚子里,寶寶容易患上腸胃炎、手足口等傳染性疾病。
★影響容貌
如果寶寶3-4歲后還在頻繁吃手,手指經常放在上下門牙之間,就會影響他們上下頜骨的發(fā)育。牙齒不能正常咬合,自然也會影響寶寶的臉型和容貌。

★影響手部發(fā)育
寶寶吃手嚴重,力度過大,手指容易被咬到脫皮,長倒刺,起繭子……
爸媽們都不希望寶寶白嫩嫩的小手被啃成這樣吧?科大大看著都心疼了。

頻繁吃手,怎么辦?
曾聽有位媽媽訴苦: “為寶寶吃手的問題,天天和他較勁,打也打過,罵也罵過,都沒用。眼看寶寶都4歲了,怎么戒掉吃手的習慣呀?”
對于過了年齡還在吃手的大寶寶,科大大這就給你們支支招:
?有什么能替代寶寶吃手嗎?
其實呀,要想減少寶寶吃手的習慣,可以用安撫奶嘴替代。
有的爸媽覺得安撫奶嘴會影響寶寶睡眠,牙齒發(fā)育、甚至容易與乳頭混淆、增加患中耳炎概率…..
想必你們是對安撫奶嘴有什么誤解吧?
不夸張的說,正確使用安撫奶嘴既能避免寶寶吃手帶來的牙齦影響,也能幫寶寶鍛煉進食和吞咽技能。相比戒吃手,安撫奶嘴也會更好戒。
當然,給寶寶用安撫奶嘴,也要講究方式方法:

?怎么預防細菌滋生?

?寶寶每晚睡前都吃手怎么辦?
首先,睡前可以給寶寶帶一個舒服有彈性的護肘,這樣寶寶彎起胳膊吃手就會費力一些。
其次,盡量不要讓寶寶獨自在房間里呆太久,當他們產生焦慮不安的情緒時,也會用吃手來安慰自己。

其實呀,糾正寶寶最好的方法就是轉移注意力,增強寶寶的安全感,讓寶寶精神愉悅、放松,更能消退吃手的行為。
?怎么轉移寶寶吃手注意力?
這就需要爸媽們抽出寶貴時間的陪伴啦!
盡量多帶他接觸不同類型的東西,比如:給他個玩具,讓他幫忙拿個東西……要讓寶寶明白:原來手手是用來拿東西的,不是用來吃的。
當然,爸媽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給寶寶讀讀繪本,多陪陪他們做做游戲、跳跳舞……

只有良好的陪伴和關愛,才可以緩解寶寶的焦慮感,也能減少寶寶吃手的頻率哦。
你們別嫌科大大嘮叨,我再強調一點,最后一點:
對于2歲以內的寶寶,如果用涂苦味膏、帶防吃手套的方式刻意去戒寶寶吃手,往往并不利于他們的成長,反而有可能導致吃手期的延長。
給他們一點成長的時間,在你們的引領下,帶寶寶平穩(wěn)自然地過渡這一時期,相信他們一定可以自己戒掉吃手手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