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人若養(yǎng)成什么壞習慣,以后要改,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好習慣一定要從小培養(yǎng)。
「曾仕強每日箴言」
|全文共2200字,深度閱讀需9分鐘,受益終生|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教育是什么?就單方面講,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習慣對一個人的影響太大了。
有句話說,習慣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壞的主人。
說的是,好習慣可以幫助你成為更好的自己,而壞習慣卻可以主導你越來越糟。
而人是習慣性動物,一個人若養(yǎng)成什么壞習慣,以后要改,是非常困難的。
所以,好習慣一定要從小培養(yǎng)。正如葉先生所說,教育就是要幫孩子養(yǎng)成好的習慣。
但是,如果問大家什么叫好習慣,恐怕很多人都會很傷腦筋。
因為大家所能想到的無非就是認真、負責、勤勞等,而這些習慣我們老祖宗已經(jīng)講了幾千年了,當然也很重要。
但是,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人生最可貴、最基本的習慣,很多人可能都沒有想到,第一是憑良心,第二是敢認錯。
這兩個習慣,一定從小幫助孩子養(yǎng)成,而且越早養(yǎng)成越早受益。

第一個好習慣:憑良心
現(xiàn)在的很多人都不是憑良心,他們不憑良心已經(jīng)成為一種習慣了,那是很難改的。
他們認為只要有市場,能賺錢,好賣,我可以加薪,全家人都因我而光彩,老板看到我都笑呵呵的,就夠了,我錯在哪里?
其實,他就錯在一個不憑良心而已。
大家一定要記住:憑良心是無形資產(chǎn),是最可貴的,是我們從小就要養(yǎng)成的習慣。
想想看,如果每一個人,在不同的行業(yè),在不同的職位,都有顆共同的心,那就是真正地憑良心來為社會人群服務。
如果這樣,還會有黑心食品嗎?會有那些有公害的東西嗎?會有環(huán)境污染嗎?社會秩序會混亂嗎?有些人會無緣無故地跑出去,搞得人家都不安寧嗎?
應該不會吧。
做人做事憑良心比法律的效力要大得多。我們現(xiàn)在是有法律,可是全世界都動亂不安。
因此,我們每一個家庭,都要把核心價值放在這里,養(yǎng)成孩子憑良心的好習慣。
這點,貧困家庭要比富有家庭先天有些優(yōu)勢。
一個孩子生活在一個窮困家庭,他從小看到父母那么辛苦,他就比較容易憑良心。
他會告訴自己,父母那么辛苦地把我養(yǎng)大,我將來一定要好好做人,一定要比他們賺錢多,讓他們有一個好的晚年。這叫作反轉的力量。
正是這個反轉的力量,使得這個窮困的家庭變得富有。
相反,如果這個孩子出生在一個富貴家庭,那就不一樣了。他從小就感覺到生活很容易,張開嘴巴東西就來了。
有的孩子到了考高中的時候,還一邊看書,家長一邊喂他吃飯。
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會憑良心嗎?他會養(yǎng)成好習慣嗎?他會想到父母的辛苦嗎?他會想到長大以后,要怎么樣奮斗,來報答父母的恩情嗎?不會。
這也是一種反轉的力量,使富貴變窮困。
所以,你再有錢,也不能不讓孩子體會一下窮困的滋味,就是這個道理。
不管怎樣,關鍵是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樣,勤勞節(jié)儉,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自己的家人,為鄰居,然后為外面的人。
孩子從小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都是父母憑良心有愛心為人處事,雖然他可能不懂,但是那些點點滴滴,他都能感覺得出來。
從小養(yǎng)成憑良心的習慣,長大以后,你還會對他不放心嗎?他會為非作歹嗎?他會在社會上變成搗亂分子嗎?
都不會的。

第二個好習慣:敢認錯
有這樣一個家庭。那家的孩子才五六歲。
可他居然跟他的爸爸說:“爸爸,我今天做錯事情了,可是我不知道我錯在哪里,你能不能告訴我?”
然后就有人問這位爸爸:“你是怎么把孩子教得這么成功的?一般小孩兒都是哭鬧,跟你沒完沒了,你家小孩兒怎么會說出這種成熟的話呢?”
他說:“這是我們無意中教出來的。”
怎么無意中教出來的呢?他們夫妻二人個性都很強,經(jīng)常吵架。
有了小孩兒以后,他們就坐在一起商量,說以后他們不能再吵架了,再吵架對孩子不好。
這位爸爸當時只有一個想法,就是小孩子在媽媽的肚子里,如果媽媽常常生氣,胎教一定不好,他的想法很單純,只想到了這件事情而已。
所以,他就跟他的太太講,我們最好不要吵架,讓孩子很平和地成長。我們養(yǎng)成好習慣,將來孩子長大了就不會受累。
他們夫妻倆就這一點達成了一致。可是夫妻天天在一起生活,還是難免會吵架。
于是他們就利用周末,兩個人什么事都不做就坐在家里好好地談,談他們兩個人為什么會吵架。
談到最后,結果很神奇,就是因為他們中的一個人做錯事情了,另一個人說他錯,他不服氣,就惱羞成怒,就蠻不講理,所以就生氣了。
我們中國人,做錯事情自己心里明白,自己會改,用不著別人啰唆。
大家想想看,哪個人不是這樣?你說我,我就不承認;你不說我,我反而會反省。
后來他們夫妻倆就有了默契,他們做了一個最好的示范,就是一旦犯錯,自己趕快說出來:“我做錯了。你告訴我,我錯在哪里?”他們發(fā)現(xiàn)這個效果非常好。
先生如果說我有錯,你告訴我,我錯在哪里?
太太就說其實你的錯,還不如我的錯多,你先說我錯在哪里?結果兩個人就吵不起來了。
沒有想到,他們夫妻之間有了這個習慣以后,居然會影響到孩子。
孩子在無形當中也學會了,也不再哭鬧,而且還很會認錯,很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如果孩子不小心摔壞了玩具,他會說:“我把玩具摔壞了,我一定有錯,但是我錯在哪里?我怎么才能不摔壞它?”
這是多么棒的教育,多么好的習慣,這樣的孩子將來一定大有可為。而且是絕大部分父母都可以以身作則教會孩子的。
任何事情,只要冷靜、心平氣和地來把根本的原因找出來,所有的壞習慣都會一夜之間被改過來。
講這些,只是讓大家思考一件事情:
我們往往太重視有形的習慣,勤勞看得見,負責看得見,節(jié)儉看得見,認真看得見……
實際上還有更高層次的東西,就是看不見的習慣,那更重要。
人生最可貴的看不見的習慣就是上面講的這兩個:第一,憑良心;第二,敢認錯。
這兩個習慣一旦養(yǎng)成,孩子一生受益。

本文內(nèi)容:曾教授著述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