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孩子上了小學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要,我作為二年級小學生的媽媽,非常贊同這句話。
但是有家長會疑問,到底怎樣才是好的學習習慣呢?平時在生活中,應該如何培養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這個問題。
學習習慣的不同類型
孩子的學習習慣也包含不同的類型,主要有這三種:
① 基本學習習慣, 只要是指孩子學習時的行為規范,例如上課認真聽講,下課認真書寫作業,知道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放學后能夠獨立完成作業等習慣。
② 拓展性學習習慣,指孩子在基本學習習慣基礎上,能否獨立進行拓展性學習,例如遇到不懂的問題能夠自己去查找資料,或者向老師、大人請教,請教時自己也會充分思考,而不是一味依賴別人提供答案。
③ 個性化學習習慣,這主要是針對高年級的學生,對于小學的孩子來說是不太現實的。因為個性化學習習慣,主要是孩子獨有的一些學習習慣,例如有的孩子擅長整理錯題筆記,有的孩子擅長做思維導圖等。
在小學階段,應該培養孩子哪些好習慣
在小學階段,孩子需要養成的學習習慣,主要是基本學習習慣,然后在形成良好的基本學習習慣的基礎上,再進行拓展性學習習慣的培養。
1、小學低年級,培養基本學習習慣
一二年級孩子需要培養與學習有關的一些行為習慣,例如在學校里需要做到:認真聽講、敢于提問、善于思考、勇于回答老師的問題、認真書寫、獨立完成課堂作業、坐姿端正、書寫姿勢正確等。在家里呢,同樣也要做到獨立自主完成家庭作業、坐姿端正、認真書寫、書寫姿勢正確、提前預習、課后及時復習總結、生活作息規律等。
2、小學中高年級,培養拓展性學習習慣
這方面的內容主要包括: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習慣,自己動手搜集資料的習慣,自己動手操作的習慣……在這些習慣的熏陶下,孩子慢慢就培養出來拓展性學習習慣,而不是啥事都依賴大人,不會做的題目大人給講,不會做的事情大人包辦,那樣只會害了孩子。
怎樣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為孩子制定目標。
我們給孩子制定一些目標,讓他每天去堅持做,例如根據每天的作業量,給孩子規定一個時間段,提前完成得又快又好,那么剩余的時間你就可以自由支配。
如果孩子每天堅持完成了目標,父母一定要及時給予鼓勵、獎勵等,讓孩子不斷獲得成功體驗,增強了自信,也保持了孩子對知識的渴求,養成探索的學習品質,增強對學習的興趣。
第二點,父母要立好規矩,定好原則。
例如讓孩子明白并做到每天晚上睡覺前收拾好書包,早晨上學時務帶齊課本及學習用品,看書學習時不能一心二用,不能做什么欺瞞父母的事情。總之,要提前把規矩、原則跟孩子講清楚,并且堅決執行,如果犯錯,孩子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等。
第三點,就是父母要學會指導孩子做事。
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家長要學會指導孩子做事,并針對孩子行為的對錯及時給予反饋。我們要使孩子明白,哪種行為會得到父母的賞識和肯定,而哪種行為屬于不良行為,是需要糾正的。
當孩子遇到難題時,有的孩子會灰心喪氣,有的孩子會自我思考。前一種孩子可能會有依賴心,不愿去思考時,父母不要直接提供方法和答案,而是盡量引導孩子獨立思考,自己完成作業。
第四點,就是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孩子對學習這件事有興趣了,自然就會養成好習慣,所以我們要學會培養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孩子在輕松有趣的環境下學習,慢慢就會產生興趣。否則壓力太大,最終會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孩子的學習就會有落下的一天。
總之,孩子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就等于蓋房子打的地基,地基牢固了房子才結實,學習也一樣,好的學習習慣也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你們平時有注意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嗎?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