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為了自殺,
你的準備行動完成得怎么樣?”
“你是否讓人知道自己的自殺想法?”
“你已著手寫遺言了嗎?”
……
近日,一份上海長寧區中小學生的
“心理健康調查問卷”,
讓全國家長沸騰了!
家長們的疑問是:
這樣的心理問卷真的適合孩子嗎?
心理問卷包含諸多與自殺相關題目
11月18日,上海家長爆料稱,上海長寧區部分學校近日給學生做了一份有關心理健康的調查問卷,包含了諸多與自殺相關的題目。
調查問卷部分截圖
有家長報料,總共120多題的問卷里,類似自殺相關的題目不下30道。“這些問題誘導性極強,令人細思極恐,簡直不敢相信會出現在學校發給四五年級小朋友的心理健康調查問卷里!”
家長提出質疑
和“beck自殺意向量表”高度相似
還有家長透露,問卷的這一部分來自于“beck自殺意向量表”,《Beck自殺意念量表》是國外學者編寫的自殺意念測量工具。
網上一份落款為包玉剛實驗學校小學部家委會提交的《關于長寧區中小學心理健康調研的建議》顯示,家長們質疑有以下幾點,通篇負面消極的語句描述,不恰當引?《Beck自殺意念量表》,線上問卷的呈現方式不恰當,問題不合理,答案有效性堪憂等。并且表示了對該問卷前續及后續跟進工作的建議。“通篇具有誘導性、暗示性。”“連自殺工具都體現出來了”“孩子要做心理干預”,家長認為,《Beck自殺意念量表》問卷的目標人群為有自殺風險的病人,用在四五年級的普通學生上非常不妥。
媒體記者在網上找到該份量表,一共38道題,部分題目與家長截圖的問題相似。比如,截圖問卷中88題至91題 和問卷中31題至34題相同,截圖問卷中63題至67題,和問卷中10至15題相同,其中出現討論想不想死、想怎么死、什么時候想死、遺書寫沒寫等不當問題。
學校回應
這是心理健康調查
還有家長在網絡上披露了該校就此次事件致家長的一封公開信——
尊敬的各位家長,此次致信,是想與大家針對近期四、五年級學生參與的心理健康調研進行溝通。
我們知曉調研中包含了許多引起極大關注的不恰當問題,其中一些問題涉及自殺等主題,導致學生就這些問題在家中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并和家人進行了討論。
我們要為給大家帶來的焦慮和擔憂,以及作為一所學校,未能更迅速地意識調研問題所帶來的深遠影響而向您致以最誠摯的歉意。
接長寧市教育局通知,我們的四、五年級學生需在11月21日前完成心理健康調查。
作為一所本地學校,包校須遵守這些要求,因此按照指示,我們要求中方老師為學生提供時間,以便他們在道法課中或早晨考勤時完成調研。
在11月8日派發調研任務給老師前,我們從其他幾所本地學校獲悉,他們的學生已經完成了調研,且并沒有任何一所學校反饋問題,因此,我們也按照常規派發了調研任務。
為了確保盡可能專業地處理任何進一步的影響,我們聯系了上海的一位頂尖兒童/青少年心理學家,就若有任何問題或顧慮發生,應如何支持學生和家長向我們提供建議。
胡博士也已確認,我們不該與孩子一起討論這個話題——根據他的經驗,對于許多學生來說,這個話題不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該領域的研究也表明,接觸這類信息不會增加接觸到這些信息的群體出現自殺念頭的風險。
……
教育局回應
11月19日上午,上海長寧區教育局回應了“心理健康調查問卷內容不適當”相關情況。
通報全文
日前,我局接家長投訴,反映本區部分學校開展的心理健康調查問卷內容不適當。
我局已要求停止該調查問卷工作。經初步核查,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和我局相關科室對問卷內容審核把關不嚴,引發學生困惑和家長擔憂,對此我局致以誠懇的歉意。我局將進一步調查處理,并吸取教訓、舉一反三、嚴格管理,密切家校溝通,共同守護好學生的身心健康。
從這份官方回應來看,之前網上流傳的相關問卷內容是真的,而且問卷內容確實不適當。
專家
上述調查涉“自殺”問題針對成年病人
《新京報》報道說,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趙喜剛表示,如果真的針對未成年人發布了上述量表進行測量,則是錯誤的行為。其解釋稱,首先,量表測試要求專業人士在身邊進行,不僅要對被測試者解釋清楚量表內容,還要對測量時間段有嚴格要求,“不同人會在不同時間和情緒狀態下得出不同的結論,不懂的人瞎測會起到不好的效果,也不能讓被測者在電腦上測量。”
其次,其認為上述量表與自殺相關的問題不能赤裸裸地展現在未成年人面前,“如果真想自殺的孩子,他是會隱瞞真相的,尤其是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就量表內容而言,趙喜剛認為,上述量表問題明顯是針對成年病人做的,并且是在醫院里有過自殺念頭和自殺行為的人,需要在醫生指導下做測量。
怎么對未成年人做心理健康測試?
如何對未成年人做心理健康測試?趙喜剛認為,有問題的孩子是比較容易被發現的,可以通過一些反映生活狀態的問題查看他的情況。比如“最近是否睡不著覺?是否不愛學習、不愛吃飯?感覺社會有沒有溫暖?朋友愛不愛我?”等,如果通過這些問題發現孩子有抑郁的傾向,則需要聯系家長,進行專業的心理干預和治療。
抑郁癥篩查將納入學生體檢
這件事之所以引起廣泛關注,是因為上周教育部提出的要將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體檢一事——日前,教育部對《關于進一步落實青少年抑郁癥防治措施的提案》進行了答復,明確提出,將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要給予重點關注。
消息發布后,當時就有網友表示,怎么科學地篩查、怎么保密,其實是更重要。心理健康調查,務必是在真正有專業知識人士的指導下進行,務必謹慎。
簡而言之
上海的這份心理健康調查
真是值得所有學校警惕!
對青少年進行預防抑郁癥教育
是一道新課題
要有科學指導
更不能如此“復制黏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