濤濤自從上小學之后,家里的生活規律突然都被改變了,以前父母并不會太約束濤濤的行為,只要他想玩,父母幾乎不會干涉。
但是現在既然已經成為了小學生,父母自然會要求濤濤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學習上,可是濤濤卻依然和以前一樣玩心很重,甚至還迷上了手機游戲。
為了讓濤濤更好的學習,媽媽每天晚上都會先放下手頭上的事,坐在孩子的身邊陪他一起學,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起監督作用。
可是即便如此濤濤依然5分鐘喝口水10分鐘上廁所,一共才學習半個小時的時間,濤濤坐在書桌的時間不會超過一半。
可是當他拿起手機玩游戲的時候卻突然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媽媽叫他吃飯他不動,讓他睡覺他也不聽,完全都投入在游戲中。
仿佛此時身邊的一切都和他無關,只要在游戲里自己能夠獲得快感就好,根本不會考慮他人的感受。
為什么孩子喜歡玩游戲?
1、有趣味
現在的游戲做的各種各樣,五花八門,不管人們的興趣愛好是什么,似乎都能找到一款適合自己的游戲。
在游戲中,不僅有繽紛的色彩,動感的畫面,而且還會有一些很奇妙的情節,讓孩子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想要一直玩下去,迫切希望知道最后的結果。
2、反饋及時
游戲并不是打完通關才能夠結束,很多游戲都是分為一級一級的,只要能夠順利完成一級,就能夠得到相應的獎勵。
更重要的是這種獎勵非常及時,這就會激勵孩子更想要往前走,在游戲時間增加的同時,孩子玩游戲的水平也會提高,得到的獎勵也會越多。
這自然形成了無止境的循環,讓孩子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3、游戲數據可見
游戲有一個非常大的特色,那就是能夠清楚看到自己和對方的實力,從而知道哪些方面自己有優勢,哪些方面對方有優勢。
這樣就能夠做到知己知彼,所以游戲的可見數據會讓人們不斷的調整進攻策略,剛看到自己在游戲中的角色不斷成長時,會讓孩子覺得非常滿足。
不難看出孩子之所以喜歡打游戲,不僅是因為游戲好玩,更是因為游戲的獎勵機制非常明顯,只要孩子能夠提升一級,就能夠得到系統相應的獎勵。
這些獎勵會讓孩子更有成就感,因為這是對他們能力的認可,所以孩子才會越來越愛玩游戲,從中尋求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得到的體驗感。
獎勵機制具有正向強化的作用
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做過一個實驗:他把一只小白鼠關在一個箱子里,這個箱子有一個杠桿開關,只要觸碰就會彈出食物,但是如果不觸碰杠桿,那么食物是無法被發現的。
起初小白鼠在箱子里亂躥,后來漸漸沒了力氣,它想要在箱子里找食物,但是怎么也找不到。
直到無意中觸碰了開關,彈出了食物,小白鼠才吃飽了肚子,之后只要小白鼠感覺到肚子餓了就會觸碰這個開關,以此來獲得它的獎勵——食物。
通過這個實驗,斯金納得出這樣一個結果,結果會對行為產生作用。
如果孩子的付出能夠得到獎勵,他們就會繼續這種行為甚至做得更好,是一種積極的正向強化作用,能夠讓孩子更進步。
如果孩子的行為并沒有被認可,那么他們就會減少行為的次數,從而形成負面的強化作用。
用獎勵來強化孩子的學習需注意
父母對孩子的獎勵不能只局限于考試分數,而是要關注到孩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只要孩子有進步,父母就一定要及時的予以獎勵,這樣才能有效的達到強化專注力的目的。
父母在給孩子獎勵時,一定要有所選擇,不能總是用金錢或者物質去誘惑孩子,而是要讓獎勵真正的被孩子所用。
比如把玩一會兒游戲改為買一本書,看一會電視改為陪孩子一起戶外運動,這些都能讓獎勵的作用發揮到極致,也能讓孩子樂于接受。
試試游戲式學習,讓孩子愛上學習
1、制定清楚的目標
我們做任何一件事的時候都不能漫無目的,而是要有一定的目標,孩子的學習也是如此,只有有了明確的目標,孩子才知道應該朝什么方向去努力。
這時家長可以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幫助孩子用他們能夠接受的方式去制定計劃,和孩子一起商量定下目標。
家長要讓孩子知道他們每完成一個小小的目標之后,都會有一個相對應的獎勵,至于獎勵內容是什么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盡量選擇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作為獎勵。
這樣孩子的主動性才能夠得到最大的發揮,他們會充滿著挑戰欲,從而使學習成績得到明顯提高。
2、獎勵要及時
家長給孩子獎勵,并不是讓孩子把學習和金錢相掛鉤,而是要讓孩子知道他們的付出父母是看在眼里的,這種獎勵是對孩子的肯定對孩子的認可。
當然從某一方面來說也是激勵孩子能夠更好的學習,這樣他們就能夠獲得更大的獎勵,以此形成良性循環。
這時父母要注意的是給予孩子的獎勵一定要及時,當孩子取得了某些進步時,家長就要兌現之前的獎勵承諾。
這樣才能讓孩子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做得是對的,之后能夠繼續保持。
如果獎勵一旦延遲,孩子就會遺忘,他們不明白父母為什么要給自己獎勵,自然起不到獎勵應有的作用。
3、獎勵要分層次
就像游戲中設置的一樣,當玩家的級別越高,能力便會越強,獲得的獎勵也會更大。
孩子的學習也是如此,父母可以根據孩子在學習中取得的成績來設置獎項,簡單說就是小進步小獎勵大進步大獎勵,讓孩子的學習成績和獎勵相匹配。
當然獎勵的相對面是懲罰,家長不能總是對孩子獎勵,有時也要對孩子實行懲罰。
如果孩子學習不努力不專注,那么家長就可以用去接帶孩子用拒絕帶孩子出去玩,或者是拿掉他們的小紅花等方式作為懲罰,讓孩子知道父母是獎懲分明,自然也會更努力去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