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習精華萃取
1、遇到混亂的情況下,如何做到處事不驚?
1)坐懷不亂,平靜面對不完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孩子都像是一株花,ta有什么特性?什么時候開放?跟 ta的屬性有關,不要用別人的優點來比較孩子的缺點,要看到自己孩子的長處,靜待花開。
2)把不完美變成優勢:問題不是問題,如何看待問題才是問題,我們要善于利用孩子的不完美,發展成優勢;理性地對待孩子,不用自己以為的“為孩子好”去處理孩子的問題。
3)有意制造起伏和波動,激勵前進:從認知科學的角度看,人生太順利未必是好事,恐怕是危險的開始。需要適當制造挫折機會,以避免形成固定的自動化反應,打破固化思維增加抗挫能力。想讓孩子學會贏,首先要學會輸,正確認識失敗,培養面對挫敗采用積極的自動化程序,即形成積極流程閉環:失敗困境-痛苦-調節情緒-平靜-積極認知-積極行動-好的結果-良好感覺。
2、所有的高手,都是在做潛意識編程,即形成程序化技能。腦子太笨就是腦子里不知道怎么做,腦子里沒有1、2、3的工作流程,所有的能力都是程序化技能。從小培養孩子習慣,就是從小幫助孩子在大腦中形成一套自動化的程序,遇到任何問題快速啟動,走程序。企業用制度管理、3F溝通法都是一種程序化流程。
3、積極心理學核心是美德和優勢的培養,關鍵是積極情緒的處理,積極情緒的擴建理論是積極心理學根基之一。
4、幾個妙招應對孩子學習或考試?
1)若孩子成績一直處在平穩的高分狀態,需要給孩子進行考前表象訓練,防孩子壓力過大;
2)若孩子成績波動較大,冷靜接受,做好孩子的情緒管理,掌握好的學習策略,查缺補漏,做好考試心態調整;
3)增加學習失敗經歷,讓孩子既有成功經歷的經驗,也幫助建立一套應對挫折失敗的自動化流程;
4)巧用能力遷移,高手運動員右手受傷,不能參加比賽,迅速把右手的感覺優勢遷移復制到左手上,進行簡單訓練,這種能力的遷移可以用在學習上:比如引導孩子思考:你哪些科目有優勢?優勢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將這些方法用在弱科上?
二、連麥答疑
1、八年級男孩,叛逆,經常離家出走,跟家長對抗,自己摔了手機,要挾家長,不買手機就不回家,家長不知該怎么引導?
(1)找到孩子玩游戲背后的原因,孩子玩手機更多的得到是自主感和控制感、成就感、安全感;
(2) 孩子自己摔手機的背后,是跟家人的抗,接納孩子的情緒,改變對游戲的看法,真誠給孩子道歉,接納孩子玩王者榮耀游戲是有幫助的;
(3)重建親子友好關系,先處理好情緒再教育孩子;
(4)委婉跟同學家長說,希望勸孩子回家;
(5)把玩游戲帶來的后果跟孩子說,不由跟孩子買手機,但可以把自己的手機給孩子玩,并給孩子限定好時間,不能言行過激,防止出現意外的安全情況。
2、高二美術生,學習勤奮但成績不見提高,成績中等家長,如何引導?
(1)接納孩子,溫暖陪伴;
(2)找專業老師指導;
a建構積極學習策略,提升學習能力;
b做學業評估,找出提升點;
c制定具體提分方案;
d激活學習動力,引導孩子自動自發學習。
3、八歲男孩,二寶,容易生氣發火,家長該如何引導?
(1)接納孩子的情緒,尋找根源,反思家長是否做了愛發火的負面榜樣;
(2)不要當孩子的面向外人說出孩子的不是,學會托舉孩子;
(3)啟發式對話,不要一味指導孩子,要讓孩子自己找答案,多用開放式提問題;
(4)說道做到,并且用正向語言跟孩子交流,減少負面強化;
(5)教育孩子時,媽媽要溫柔堅持,不能沒完沒了的妥協、有必要的原則和威嚴,有時不回應就是最好的回應。
三、感悟與踐行
1、學習帶來改變:今早我正在洗衣服,4歲多的娃起床后,有一些情緒,糾纏著要我給他穿衣服,此時,我覺察到自己的潛意識程序“看見孩子耍脾氣,我就會煩”,有了這份覺察,我快速接受孩子的情緒,同時想著“先處理情緒,再解決問題”,我笑著用雙手沾滿肥皂泡的手去給孩子穿衣服,故意追著孩子說要把泡泡搞到他身上,孩子樂著跑,一邊跑一邊趕緊把衣服穿好,開心極了。
面對情緒波動暴躁的時候,不要正面回應,建立一個積極應對流程:面對孩子脾氣—接受情緒—找到樂趣點—激發積極情緒—幫助建立積極行為—拿到好的感受—擁有好的親子關系,不斷刻意練習 ? 。
2、現在國家開始著手整頓教培市場,不允許孩子在假期參加學科培訓,減輕孩子的學業負擔,讓教育回到應有的軌道上來,這是一個利國利民的好政策,今后要提高學習成績,讓孩子變成學霸,就需要提高家庭學習素養,培養家庭自主學習能力,為此父母越早學習越好。
3、有些孩子考進了名校以后,就像小魚游進了大池塘,不一定能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容易因大池塘小魚效應迷失了自己,根源在于多數孩子不會學習,沒有好的學習方法,不能自主學習,同時不能很好地做好社會比較理論,此時的家長教育就顯得更為重要。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學習用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引導孩子形成積極情緒,培養個體優勢,輔以有效的學習策略方法,陪伴孩子健康學霸成長[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