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孩子的家長都知道,孩子鬧情緒真的是一件很讓人頭大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他們聽不進你說的話,和他們講大道理是一點用都沒有。
今天和同事一起吃個午餐,正好提到孩子這方面的問題,她說她最近看到孩子就害怕,家里催著生孩子她都在想盡辦法的推脫,就是三個字“不敢生”。
我問她:“你和你老公不打算要孩子嗎?”
她一臉驚恐的回答我說:“為什么要孩子?孩子鬧起情緒來真的控制不住啊!”
我好奇的問她:“你不是沒孩子嗎?你怎么知道你控制不住啊?”
“唉!你別提了!這個周末我哥和我嫂子把他們的孩子放我家里了,我和我老公帶著孩子去逛超市,孩子就想吃垃圾食品,我說不給他買,他就開始在超市里大哭大鬧,怎么說都沒有用!無奈之下只能給他買了。”她無奈的告訴我。
別說,孩子鬧起情緒來真的不比大人差勁呢!可是面對孩子的情緒,家長是一味地遷就還是嚴厲批評又或者是不理不睬呢?這真的是一個值得說道說道的問題啊!
孩子為什么會鬧情緒呢?
1、發泄不滿
很多時候家長會對孩子的行為感到很奇怪,為什么突然會鬧起小脾氣來呢?可家長是站在大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問題,那你當然不會理解為什么孩子會鬧情緒了。其實,孩子鬧情緒只是在發泄自己的不滿罷了,我們大人也會采取很多的方式來發泄自己的不滿,只不過孩子年紀還小,發泄不滿的方式只能是鬧情緒而已。
2、家長無條件的妥協
很多家長會問說:”為什么我的孩子總是莫名其妙的發脾氣呢?”答案很簡單,因為你總是在無條件的縱容你的孩子,總是對你的孩子無條件的妥協。所以你的孩子才會肆無忌憚的發脾氣鬧情緒。因為他知道他只要鬧情緒你就會實現他的愿望,滿足他的要求。
3、家長情緒失控
有些家長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當家長當著孩子的面情緒失控時,孩子就會被你的行為嚇到。當你冷靜下來之后,你會發現你的孩子也受到了你的影響,他們鬧脾氣也是情有可原的事情了。沒有孩子是無緣無故的鬧情緒的,他們總是有原因的。
兒童心理學博士陳忻說過,“情緒沒有好壞之分,不過表達情緒的行為卻有好壞之分。我們有三個原則:不傷害他人、不傷害自己,不損壞財物。”遇到孩子鬧情緒的時候,家長不要過于激動和不耐煩,孩子自己的,最后還是要自己教孩子道理,你自己要知道,偏激的情緒對孩子沒有任何的幫助。
面對孩子的情緒,家長哪幾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呢?
1、對孩子冷暴力
面對孩子的情緒,家長很有可能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接著就是對孩子使用冷暴力,不搭理孩子。這其實就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這樣的做法會把孩子對你的信任感慢慢的磨滅干凈,讓孩子越來越不相信你,久而久之你們之間的關系會越來越差。
2、否定孩子的感受
孩子不是家長的附屬品,他們有著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家長不要一味地否定孩子的感受。很多家長會在孩子害怕時說”這有什么好怕的,你怎么膽子這么小。”在孩子哭泣時”哭哭哭,有什么好哭的,都多大的人了。”這些話就是在否定孩子的感受,這就是所謂的站著說話不腰疼的表現。家長覺得孩子的情緒無關緊要,就不去接受孩子的感受,這是大錯特錯的。你這樣做只是把孩子越推越遠而已。
3、講大道理
盧梭說過:“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式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在孩子鬧情緒的時候,家長就喜歡跟孩子講一堆的大道理,也不在乎孩子能不能聽得懂,孩子聽不懂之后,又說孩子不聽自己的話。殊不知,這完全是在白費力氣,在孩子情緒激動地時候,你和他講道理他只會更加的反感,更加的叛逆。
研究認為,情緒表達是后天習得的,學習適當地調節疏導情緒更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對幼兒來說,他們需要學習行為的界限,怎么表達情緒是恰當的。如果不能學會恰當地表達情緒,就不能很好地學會管理情緒,更有可能產生各種行為問題。孩子不是生來就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的,他們需要家長的引導和教育,然后慢慢的去做的更好。
孩子鬧情緒的時候家長應該怎么辦?
1、接納孩子的情緒
孫儷曾發過一條微博:她說:”當孩子有不滿,憤怒,悲傷的事情發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個擁抱,不要說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勵他。”
孩子在鬧情緒的時候,家長要做的事情就是去接納孩子的情緒。當你接納了她的情緒,你就不會那么的生氣,你就能冷靜的解決他的問題,而不是采取暴力的態度去對待孩子的情緒問題了。理解孩子的情緒很重要,感同身受才能夠更好的教育孩子,用同理心去對待孩子、承認孩子的負面情緒。
2、讓孩子釋放自己的情緒
孩子鬧情緒的時候,你就讓他把自己的情緒釋放出來,不要讓他憋在心里。處理情緒的方式太多太多,比如說:大哭、畫畫、自己安靜的待一會等等,這些安全的行為是可行的。當孩子冷靜下來之后,你再去糾正他的錯誤比你在他情緒激烈的時候糾正他更加的有效。
3、找找孩子為什么會鬧情緒
每個人鬧情緒都是有理由的,孩子也不列外。他們不會無緣無故的發脾氣鬧情緒,一點會有一個點碰到了他的底線,他才會爆發出來。解決孩子的問題要有針對性,這樣才能更好的解決孩子的問題,一針見血的指出孩子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