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下坡容易上坡難。
養成習慣也是這樣,養成好習慣就好比上坡,養成壞習慣就好比下坡。可見好習慣的養成并不是輕而易舉的。
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只要父母有心,找到更適合孩子養成好習慣的方式方法,孩子好習慣的養成并不難。
當然,在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過程中,父母和孩子都需要具有一個觀念和兩顆心。
一個觀念即時間觀念,兩顆心即自信心和堅持心。
一、時間觀念。
1.好習慣的養成需要21天。
這是科學實踐總結出來的經驗。
一個人如果養成良好的習慣是需要時間的,堅持一兩天,好習慣不可能內化到一個人的內心并付諸行動的。
需要堅持不斷地重復一個動作,堅持21天的樣子,才可以讓原本不熟悉的行為變成熟悉的行為,原本不習慣的動作,變成習慣的動作。
所以,孩子如果想成好習慣,父母要讓孩子有一個21天養成好習慣的時間概念。
2.守時的觀念。
養成好的習慣,如果做不到守時的話,將不利于好習慣的養成。
比如:做父母的希望自己的孩子養成讀書的好習慣,但偏偏沒有守時的觀念。本來約定今天的讀書時間是晚上8點到8點半,但到了晚上8點鐘,孩子因為了別的事情而拖延了,家長也沒有特別的要求。
這樣的話,當第二天的晚上8點正是約定的讀書時間時,很容易再次因為別的事情拖延或懶惰而錯過。
如此,若孩子和父母沒有守時的觀念,想養成讀書的良好習慣將是不可能的事。
二、兩顆心。
1.自信心。
自信心不僅孩子要有,父母也要有。因為父母的自信心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孩子對自我的肯定和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的決心。
孩子自信心的樹立是需要父母多次的鼓勵和肯定的。當然,也有的孩子不需要父母充分肯定,也有很強的自信心,這樣的孩子畢竟是少數,多數孩子的自信心是需要他人幫助逐漸樹立的。
2.堅持心。
常言道:堅持就是勝利。
失敗的人往往容易半途而廢,成功的人往往是能堅持到最后不放棄的人。
兔子和烏龜賽跑的故事中,烏龜最終能贏,就是因為烏龜能堅持,不放棄。
總之,孩子優秀與否,根源在于好習慣的養成上。如何讓孩子和壞習慣說再見,這需要家長和孩子都要具有“一觀念兩顆心”,即時間概念,自信心和堅持心。祝愿每一個孩子都能早日養成好習慣!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