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班主任這個崗位,也許大多人的感覺就是一個字“累”,感嘆班主任無所不能,學校班級大事小事通通包攬,日常工作中充當各種角色,所以說班主任這項工作在教師行業中相對來說是比較辛苦的。但是班主任在教師行業里,職業的價值體現又是最明顯的。特別是當班主任的工作能挽救某些學生的時候,這種成就感是發自內心的高興與欣慰。也許這就是班主任的價值體現。
這些年的高三畢業班班主任經歷中,可以說遇到各式各樣的學生,特別是抑郁癥的學生,每年基本遇到一個。這就練就了對這類學生“慧眼識珠”的本領。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前兩屆,一個學生案例。
班主任善于觀察學生
在高三剛開學階段,同學們都緊張的進入高三復習狀態。每位同學都在爭分奪秒地學習,連課間都不放過。但是班里有一位同學卻很不一樣,由于隱私,烽哥把他命名為“甲同學”。甲同學基本每個課間都不見人影,好幾次烽哥要找他談心(成績差生輔導談心),都發現找不著人,而且每次都說在廁所。一開始烽哥以為他是腸胃不好,但是后來發現,每節課間都是如此,這種行為就有點不正常。“是不是社會恐懼癥呢”烽哥在猜測著。因為上一屆就有一位學生怕人群,檢查說是“社會恐懼癥”。其癥狀表現為上課恐懼老師、學生。那甲同學一下課就躲廁所,會不會也是這樣呢?發現事情的嚴重性,烽哥找了甲同學認真的深談了一次。談心中了解到甲同學跑廁所其實是為了避開和同學們的交往,而且他在上課過程中情緒很緊張,很怕老師提問他,特別是老師在上課過程中走到他旁邊時,他更是緊張。所以他也想到廁所一個人靜靜,關鍵他自己也懷疑自己有抑郁癥……
后來烽哥就聯系了他的父母,把甲同學的情況委婉地告知他們并建議他們趕緊去看一下心理醫生。剛開始二老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最后在甲同學的自愿下,父母最終帶他去看心理醫生。確診結果為“輕度的抑郁癥和社會恐懼癥”。輕度是很容易走出來的,烽哥安慰二老,并建議他們多陪陪孩子,早晨,下午都堅持陪孩子跑步運動。如果孩子不愿意運動時,隨時聯系烽哥這個班主任,讓烽哥和孩子溝通。這樣經過一個月,甲同學的癥狀緩解了好多,當心理能承受來學校時,就回班里上課學習,當癥狀有惡化的趨勢苗頭,就請假在家,堅持治療和運動。
如此斷斷續續,高三一年下來,甲同學終于走了出來,完全康復了。高考考上了大專,后來還以大學生身份參了軍。二老老淚縱橫,抓著烽哥的雙手表示感謝的那一刻,烽哥內心無比的欣慰。這么多年看到好幾個學生陷進了抑郁癥的世界,走不出來,內心很是惋惜與無奈。而這一個同學能在烽哥及時發現并以跟進一年的付出,終于走出來,重新開始新的生活。烽哥想,作為班主任的價值和意義還有什么比這更重要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