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孩子大人變焦慮
不少父母都知道“焦慮”是不好的事情,尤其是對于孩子,有些家長比孩子還焦慮。為什么?因為這是在影響孩子,而不是在破壞親子關系,從而影響孩子的成長。
面對孩子焦慮,父母要怎么做?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其實從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來說,每個年齡段的孩子的焦慮情緒是不一樣的。
孩子從2歲開始到18歲左右,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逐漸具有自我意識,會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比如,開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開始關注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孩子會對他人產生不信任,認為他人會不喜歡自己,害怕被拋棄,不相信自己,情緒容易焦慮。
因為這個階段,孩子內心的安全感主要來自于父母的鼓勵,與母親的陪伴,如果孩子的安全感不夠,孩子的焦慮情緒就會更加嚴重,更加無法與別人建立穩定的關系,所以,這時孩子的焦慮情緒就會傳遞給孩子。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為了能夠順利渡過孩子的分離焦慮期,為了能夠讓孩子更好的適應環境,父母應該給孩子足夠的愛和關注,給予他充分的信任,這樣孩子才會安全感十足,內心更加自信。
所以,當孩子開始慢慢走向獨立,對父母的信任感也就會慢慢降低。而如果孩子的內心,缺少了足夠的愛,那么也就會表現出對父母的不信任,跟父母之間的關系也會出現巨大的變化,有的焦慮的孩子甚至離家出走。
當然,孩子出現焦慮的情緒是非常正常的,不僅僅只是因為他們面臨著這樣的情況,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也會受到影響。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有的父母是比較暴躁的,像暴躁的,有的父母是比較嘮叨的,還有的父母是沒有能力的,那么,遇到這樣的情況,父母就要學會適當的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過于強勢,因為這樣的話對于孩子來說,孩子的內心其實并不太受歡迎,他們并沒有辦法去接受父母的這些行為。
其實,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父母結合實際情況來教育孩子,因為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方式有問題,有的時候父母的方式和態度也是決定了孩子的教育方式。所以說,父母的態度和方法并不是孩子“無理取鬧”的主要原因,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應該注意自己的態度和方式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讓孩子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