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38歲的珠海黃女士意外懷上了第三胎,全家人都非常高興,可偏偏黃女士開心不起來。原來已有一子一女的她,失眠、焦慮、心情低落,有時還會因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突然哭起來。
眼看著胎兒足月,即將要分娩,黃女士的情緒愈加崩潰,突然哭喊著說“不想生了”,家人一聽嚇壞了,趕緊帶黃女士到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產科就診,診斷為產前抑郁癥。
雙重壓力大,孕婦患上產前抑郁癥
接診的產科副主任翁碧芬耐心與黃女士溝通,了解到原來黃女士是一名在讀博士,平時學習、工作壓力非常大。
意外懷上“三寶”后,她的早孕反應很強烈,吃不下,也睡不好。加上自己高齡產婦的身份,黃女士免不了各種擔憂:擔心自己吃不好,寶寶營養不夠;擔心自己睡不好,寶寶發育不好;擔心自己總是有不好的情緒,對寶寶有不好的影響,甚至擔心自己能否安全的度過整個孕期。面對生理的不適、工作的壓力以及丈夫的不理解,黃女士就這么悶悶不樂地熬到了孕39周。
對于黃女士的特殊情況,翁碧芬主任團隊給予她更多的安慰與理解,陪她聊天,排解郁悶與緩解害怕的情緒……黃女士逐漸平靜下來,產科醫師們就為其安排了剖宮產的時間。
一次剖宮產,三上手術臺
可是很快,新的難題出現了。進入手術室后,黃女士因反復擔憂麻醉及術后恢復問題,擔心麻醉穿刺及術后腿部乏力、酸麻脹感、術后疼痛等問題拒絕剖宮產術,兩次從手術臺上下來,拒絕配合。
“由于該孕婦前兩胎都是剖宮產,兩次剖宮產是陰道分娩的禁忌癥。胎兒預計胎重有8斤,臨產后容易引起子宮破裂、產時產后大出血,嚴重甚至危及胎兒和母體的生命,所以我們還是建議她進行剖宮產。”翁碧芬表示,黃女士產前有明顯不穩定情緒,對這樣的病人需更耐心、細致和謹慎。
“所以我們一定要做足準備,包括術前與病人和家屬的談話,術后的心理護理,同時也要多留意產婦的情況,有隨時行緊急剖宮產的可能,盡可能讓孕婦心理平穩的渡過圍手術期”翁碧芬說。
第二天,翁碧芬帶領產科團隊一早就陪同黃女士進入手術室,聯合麻醉科副主任劉鍵,再次與黃女士用心交談,為其答疑解惑,消除顧慮,并在麻醉期間緊握黃女士的手、拍背及擁抱,進行安撫和鼓勵。黃女士放下了心理負擔,順利進行了腰麻,剖宮產一名8斤1兩重的寶寶。產后的黃女士并沒有出現她所擔心的術后麻醉并發癥,抱著寶寶喜逐顏開。
正確認識產前抑郁癥,嚴重時應及時就醫
“我們一般常聽到的都是產后抑郁癥,比較少人談及產前抑郁癥。產前抑郁癥是發生在孕期及分娩前、生產過程中的抑郁癥,影響甚至比產后抑郁癥更為深遠。”翁碧芬解釋,孕期由于妊娠激素的突然大量增加,影響大腦中很多神經遞質的分泌和傳遞,從而出現抑郁、焦慮等情況,其常見表現有:情緒低落、焦慮不安、飲食失常、喜怒無常、失眠多夢、多疑、疲勞、缺乏安全感等。
“很多人認為抑郁癥就是‘不高興’‘不開心’,這是錯誤的。”翁碧芬表示,孕婦嚴重的產前抑郁不僅僅會影響到孕婦的情緒,還會造成胎兒發育緩慢、口唇畸變、胎盤早剝等負面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早產以及流產。“尤其是有高危因素、流產史、人工輔助生殖、抑郁史、與配偶關系緊張以及近期生活中遭受重大變故的準媽媽,更需要格外警惕產前抑郁癥的發生。”
如果一旦發現孕婦出現這種情況,家人就要及時對孕婦的這種情況進行干預和治療,比如家人應多關心準媽媽,尤其是準爸爸,多與她溝通傾訴;孕媽可以多學習一些孕產育兒方面的知識,參加孕婦學校,提前了解自己和胎兒即將面對的各種狀況;懷孕期間保證合理運動,均衡飲食,放松心態,多和周圍的準媽媽交流;也可以適當發展興趣愛好,轉移一下注意力等。孕媽本人也要對抑郁癥有清醒的認知,如果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就要主動和家人溝通傾述,積極主動就醫,以免產生嚴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