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醫生,或許你已經忘記了我,但我會永遠記得你,那次在你診室里的聊天讓我豁然開朗,之后不鉆牛角尖的我甚至比以前更加優秀。今年我參加高考了,成績還不錯,是我喜歡的大學,我自己選的專業。感謝你在我迷失之時指引了方向。”一個秀氣的女孩頂著高溫跑到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只為了當面跟曾幫過她的王奕權醫生說這兩句話。
“余醫生,我已經被這‘怪病’折磨一年多了,沒想到在你這一個多星期就好了,回去以后我打算早點回單位上班,回歸正常生活軌道才是最大的幸福。”一位患發作性睡病的男子,在出院時緊緊握著余正和醫生的手說。
類似的感動每天都在杭七院上演。
杭七院一角
一個人的健康,不光是指沒有生理上的疾病,還應包括心理上的健康。然而,因為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競爭壓力的持續增加,現代人的心理疾病發生率快速上升,且呈現低齡化趨勢。
俗話說“心病還需心藥醫”。在中國醫師節來臨之際,錢江晚報記者走近這群專治“心病”的醫生,深入了解他們是怎樣運用神奇的“心藥”,把那些走上迷途的人“擺渡”回正軌,進而讓一個個家庭重新擁抱安寧與幸福。
在疾病前驅期就介入干預
還青少年一個健康未來
“馬上就要開學了,我還是不想去學校,可以繼續休學嗎?”王奕權意外極了,問診竟會是以患者這樣的請求開始。
坐在診療桌對面的,是個初一女孩小玟(化名),原本接下來這個學期她應該上初二的,但因休學了一年,她只能重新上初一。而說起她休學的原因,或許很多人會覺得不可思議,跟同學相處不好也要休學?
小玟的成績很好,爸爸媽媽對她寄予很大的期望,她上的是一所私立初中,因為離家比較遠,她第一次體驗住校的集體生活。小玟性格內向,不善言辭,平時話比較少,但正處青春期的她渴望改變,尤其是看到同寢室那兩個活躍的女孩之后。
一次,兩個活躍的女孩因為意見不合爭執起來,小玟覺得這是走近她們的一個機會,便主動上前調解,不料,她沒把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反而弄巧成拙,最終的結果竟是,那兩個女孩很快和好如初,她倒莫名背上了挑撥離間的“罪名”,事情進而進展到全班同學都誤會她。
受了委屈的小玟百口莫辯,她想主動融入大家卻反倒成了孤家寡人。除了上課的時間之外,她腦子里就一直在反思這事,問題究竟出在了哪里?同學們為什么要這樣對自己?就這樣沒多長時間,她整個人越來越沒精氣神,最后連學校都不想去,家長實在拿她沒辦法,只好辦理休學手續。
本以為時間可以療愈小玟的“心病”,卻不知過去一年只是暫時隱藏,聽說馬上又得回學校,沉睡的“心魔”被再次喚醒。她覺得新同學們也會覺得她是一個糟糕的人,回學校后她依然會是一個孤獨的人。為了讓父母答應自己繼續休學的要求,她甚至連續2天把自己關在房間里絕食。
杭七院專家在免費做心理咨詢
看著眼前這個為人際關系所困的孩子,王奕權無比心疼,他耐心跟孩子說:“內向的人也能交到朋友,好朋友其實不在多,有兩三個就夠了……”而跟孩子說完后他有細心跟家長交待回去后怎么給孩子提供幫助。
“社會大環境變了,孩子們在成長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也不同了,曾經我們以看多動癥、抑郁癥、雙相情感障礙等精神疾病為主,現在則更多得解決孩子的情緒問題、人際關系問題、網絡過度暴露等新的情況,在疾病的前驅期就介入并干預,可以延緩和減少疾病的發生,幫助這些孩子和他們所在的家庭回歸正常軌道生活。”王奕權說。
杭七院是杭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促進中心,除了做好臨床工作之外,近年來,中心的醫生們逐步深入學校,通過培訓幫助老師們提高專業識別的能力,及時發現、科學干預,以將小玟這樣的“心病”扼殺在萌芽中。
光睡眠疾病就有80多種
4個分中心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
充分的睡眠是保障健康的重要條件,可對于現代人而言,擁有好的睡眠卻似乎成了一件難事。
據統計,2011年,杭州市睡眠障礙診療中心在杭七院成立,當年的門診量為近3000人次。可至2019年,該中心的門診量已突破7萬人次。2020年,雖受新冠疫情影響,可上半年門診量依然超去年同期。而且,來就診的患者不再是起初那樣單純的失眠,而是包括了睡眠呼吸暫停、發作性睡病、異態睡眠等睡眠醫學所包含的80多種疾病。
余正和特別聊到了那個剛出院的發作性睡病的男子。章華(化名)35歲,有份穩定的工作,雖收入一般,但生活無憂。奇怪的改變從一年多前開始,他先是感覺自己被“瞌睡蟲”附體,連白天都只要一靜下來就打瞌睡。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睡意來時他會產生幻覺,比如看到大蛇或是長龍在眼前飛來飛去之類的,家人們聽說后,還以為他得了精神病。
其實,還有一個隱秘的問題,章華一直沒敢告訴別人。每次情緒緊張、激動的時候,他的雙腿就會發軟,開始有好幾次他沒注意,還差點摔倒在地,因此,后來只要有人講笑話,他都會下意識扶助桌子或是椅子,以防摔倒。
因為嗜睡的“怪病”隨后越來越重,連開會時走神都可能入睡,把他叫醒不讓睡還要發脾氣,章華實在沒辦法完成正常的工作,最終跟領導商量后辦理了停薪留職的手續。
請了病假之后,家人陪著章華專心治病,他們轉過很多個科室,檢查做了一大堆,都沒查出什么問題,藥也吃了不少,可就是沒什么起色。最終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到杭七院,竟只用了一個多星期時間就解決了問題。
護士正在為患者準備做睡眠監測
“跟單純失眠相比,發作性睡病的發病率非常低,所以大家對此病的認識還不多,誤診漏診而延誤治療的情況也就時有發生,但在我們中心,睡眠醫學里的各種疾病見得多了,就能更快速準確確診,再進行針對性治療,效果是立竿見影的。”余正和自信滿滿地說。
經過9年的發展,睡眠障礙診療中心對睡眠障礙的認識與研究不斷深入,不僅診療范疇大大擴充,治療方法也更全面,形成了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心理治療、中醫藥治療4個分中心,以根據不同患者需求個性化解決睡眠問題。
專注治療“心病”60多年
守護人民健康“半邊天”
“從兒童青少年到老年,心理健康問題伴隨一個人的整個生命周期。情感、家庭、工作、子女……世間煩惱,并沒因文明的進步而減少。有人把我們精神科醫生叫作‘心靈擺渡人’,我覺得這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和使命。”杭州市七醫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陳致宇說。
杭七院創建于1954年,現已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康復和防治職能于一體的治療精神、心理疾病的三甲專科醫院。在2018年的首次“國考”中,更是拿到了精神科全國第五的好成績。
醫院專注治療“心病”60多年,立足精神科,并根據社會發展和人民需求,積極拓展服務領域,先后創立了浙江省首家老年心理康復中心、杭州市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市睡眠障礙診療中心、市精神科疑難疾病診療中心、市精神康復診療中心、市抑郁障礙診療中心、市強迫癥診療中心、市青少年心理健康診療中心、紅十字會心理救援隊、首條24小時心理咨詢熱線,首個兒童統合感覺治療室、開設西溪谷門診部等。
尤其是2004年成立的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近年來參與了“汶川大地震”、“玉樹”地震以及溫州7.23動車脫軌、杭州7.5公交車縱火、杭州“藍色錢江”保姆縱火,以及今年的新冠疫情防控等事件中相關人員的心理干預,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醫院倡導“健康心理、快樂人生”,積極開展精神疾病社區防治,普及社區心理衛生服務,實行社區—醫院一體化運作模式,在創立市精神(心理)衛生工作“杭州模式”中發揮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杭州市七醫院黨委書記蔣輝權更是鄭重承諾:“健康中國離不開心理健康,都說醫者仁心,在守護人民健康‘半邊天’這件事上,我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