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有一位家長對于很多家長很在乎孩子的考試成績表示不理解,尤其是當他看到有家長在討論孩子學習時因為孩子有錯誤而去懲罰孩子——比如錯了一道計算題,家長會要求罰10道等時候,他表示不能認同,并且表示:

首先我覺得這位家長說的道理是沒問題的,道理本身的邏輯也都是對的。
而且事實上也的確是如此。
我們的教育不是要把孩子們教育成一個個的“考試機器”,不是說只要成績好了就可以“一俊遮百丑”的,況且就算孩子門門都能考滿分就足夠了嗎?
當然還是遠遠不夠的。
因為孩子的成長、發展過程中“成績”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就像這位家長說到的“素養”“自理能力”還有其他一些沒說到的能力影響都是很大的。

而且我們也知道現實中就有很多因為過于注重孩子成績而導致給孩子過度的壓力的情況,這些事例中有一些孩子因為扛不住而導致出現各種極端表現讓我們看到之后唏噓不已。
但是盡管如此,我還是想說:我很在乎孩子的成績,甚至我會在乎孩子的每次考試成績。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不僅僅在乎孩子的考試成績,我還會很在乎他的每次做作業的過程以及完成的情況。

我認為“在乎”和“要求”本質上應該是兩回事兒,尤其是我們不能夠習慣性認為只要我們在乎孩子的成績,就一定會采取一些極端的、過激的方式去逼著孩子提高成績。
成績本身的確是很重要的
事實上這位家長的觀點中明確表示了“成績固然重要”,這說明首先他也是認同成績很重要的。
他只不過是在這個基礎之上有補充了一些比成績更重要的東西而已。
這樣的補充是沒問題的,但是并不能夠證明因為有“更重要的”,所以“重要的”就變得不再重要了。

所以我倒是覺得這位家長并不是在否定成績的重要性,其實他只是在強調“成績不是唯一重要的”而已。
當然,這是非常善意的提醒,尤其是對一些過于注重成績而導致忽視孩子其他方面引導、關注和培養的家長們來說,是個有益的提醒。
但是就他所說的“適應社會的必要條件”來說,我認為“成績”本身其實也應該算在內的。畢竟升學、考學、就業等等也是離不開成績的,可以說成績某種程度就是敲開一道道門的“磚”。

這還只是從大方向上去說,而如果單純從個人角度去看的話,成績也同樣很重要。
孩子們在過去所學的學習情況不能說都可以從一次次考試、測試中完全體現出來,但是那些能夠體現出來、暴露出來的問題、不足也足夠讓我們引起重視的不是嗎?
最起碼能夠發現孩子身上的一些問題,比如是不是基礎知識理解不夠、掌握不夠扎實,比如是不是計算的基本功不好,比如是不是審題習慣、答題習慣不好,比如是不是眼高手低了,甚至連書寫、書寫速度等等都可以暴露出很多的問題。

通過一次次的考試、測試我們可以發現太多的問題,如果我們能夠重視起來豈不是更有利于我們更清晰接下來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做哪些調整?
家長做不到是不是也不能要求孩子做不到?
至于這位家長后面說的內容我的也都是對的。
比如家長的確應該多看看孩子的閃光點,不要總是拿孩子的不足去跟別人比較。
這種行為會極大傷害到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
長期得不到認同的孩子是很難對一件事情產生積極興趣的,更多的他們會選擇逃避,因為只有這樣做才是他們能夠找到的最簡單的避免更多比較、批評的方式。

甚至嚴重的話孩子也會因此產生自卑心理,導致自己都自己也都不認可、不認同,那就別說是進步、提高這些事情了,就連基本的身心健康可能都會出問題的。
但是對于最后一句關于父母做不到就不能夠要求孩子做到這點我是有不同看法的。
順著這個邏輯去看問題的話,那么高知父母的孩子就有資格要求孩子也高知,而文化水平低的父母就沒資格去要求孩子在學習上力求上進。
而放到學校里呢?
如果不是名校畢業的老師,那么他們是不是也沒有理由去鼓勵、要求孩子們努力學習爭取考上名牌學校呢?
這個邏輯自然是不成立的。

父母自身的各種經驗都是可以幫助到孩子的,而且這些經驗本身并不局限于知識水平,更重要的是有很多的東西,例如態度、認識、價值等諸如“三觀”的引導也都會對孩子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的。
例如我們也看到了一些“寒門貴子”,其實他們的父母未必對孩子的學習都是“無所謂”“順其自然”,他們可能也會嚴格要求,甚至可能僅僅只是就從成績這個唯一他們可能看得懂的信息上去要求。

但是這畢竟只是諸多要求或者說是教育的一部分而已,我們單獨拿來看的時候可以去評價一些具體行為、要求是否合理,但是放在一個家庭的整個教育中的時候,這件事情可能就已經不再是最重要的影響了。
“成績”和諸多能力的培養并不矛盾
有很多人,甚至是一些名人、大V總是會把成績和成才等事情對立起來。
我不太喜歡這種總是把事情往對立的角度去分析問題。
比如我舉一個例子:高分低能是很多人在對過度重視成績而忽視孩子綜合能力提升教育模式的否定。

這個觀點是沒錯的, 我們的教育就是應該避免出現這樣的極端。
但是這里面的邏輯不應該是把“成績”和“能力”對立起來。
導致沒有能力的原因是因為成績嗎?
不是,而是父母、學校(老師)過于在乎成績而沒給孩子們創造提高其他能力的機會所導致的。
比如有的父母就怕孩子“閑”下來,所有家務不讓孩子干,所有事兒不讓孩子知道,所有活動不讓孩子參加……還美其名曰“你就學好習就行了!”

比如有的學校為了片面追求成績而把一些諸如體育、美術、音樂等課程甚至是連一些課間都給“取消”了。
“都是成績惹的禍”是不是假,但是這就跟我們都懂的道理一樣——刀的作用有很多,但是我不會因為刀能殺人就去批判刀吧?
學習沒有成績作為“回饋”,孩子的自信心如何提高?
努力是應該的,但是努力也應該有一定的價值回饋才更能夠激勵我們下一步再接再厲。

所以成績非常重要,任何階段的成績都很重要。
學生學習時候的學習成績很重要,我們工作時候的工作成績也很重要。
只是我們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成績”當成孩子成長過程或者說是接受教育過程中唯一重要的事情,因為“高分低能”也是真的存在的。
教育一個孩子真的是不容易。

我們做父母的很多時候其實并沒有太多的經驗,所以我們在要求孩子的同時其實不妨我們自己也多跟一些家長、朋友交流一下。
就好比上面的這些內容,其實我并不是在批判誰,反而因為自己一直以來對不同觀點的思考使得自己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越來越清晰,也越來越知道自己該做哪些事不要做哪些事情,某種程度上講我反而要感謝有很多人提出來不同的看法,因為這些問題的確也是可能發生的。
但是我始終相信,“問題”的出現不是為了阻止我們我做事情,而是提醒我們如何才能夠更好地做好一件事情。
所以,很多時候其實問題終究是要回到“理念”“方法”上的。